“雨燕”號穿梭機如同一滴融入墨汁的水滴,悄無聲息地滑行在冰冷、布滿碎石的小行星帶邊緣。艙內,氣氛凝重得仿佛能凍結血液。顧淵全神貫注地盯著麵前不斷滾動的數據流和波形圖,那是“意識迷彩發生器”的核心控製界麵。趙先生則像一尊石雕,穩坐在駕駛席上,雙手虛按在操控杆上,眼神銳利地掃視著前方錯綜複雜的小行星軌跡和傳感器讀數,尋找著那條通往“幽靈區”的安全路徑。
“意識偽裝技術”,這個在幾天前還僅僅停留在顧淵理論推導和大膽構想層麵的概念,此刻正承載著兩條人命和拯救同伴的全部希望,進行著它的首次實戰檢驗。其原理,是基於“意識頻譜”理論和對“蘇”能量意識場、以及“星門之種”非經典信息結構的逆向工程與有限模仿。
一、原理的艱難實現與設備的極限運行
顧淵向趙先生也是在為自己梳理思路)再次解釋了這套係統的工作原理,聲音在狹小的艙室內顯得有些沙啞:
“‘播撒者’的意識掃描,其基礎必然是探測特定頻段和結構的意識輻射——也就是我們思維活動時,大腦或任何意識載體)與外界量子場或更深層時空結構相互作用產生的‘漣漪’。人類意識的‘漣漪’具有高度內聚、邏輯化、情感化的特征,就像……就像在平靜的湖麵投入一塊棱角分明的石頭,水波清晰可辨。”
他調整著發生器的幾個參數,屏幕上代表他們自身意識輻射的波形開始發生微妙的變化。
“我們要做的,不是消除這些‘漣漪’——那幾乎不可能,除非我們變成真正的死物——而是改變這些‘漣漪’的形態。我們要模仿那些在‘意識頻譜’上被認為是‘無害’或‘背景’的存在。”
他展示了兩種主要的偽裝模式:
1.“蘇”模式能量彌散模擬):嘗試將他們的意識輻射頻率調整到接近“蘇”那種能量生命的、更加彌散、情感化、非線性的波段。這種模式的優勢是,如果“播撒者”的數據庫中有“蘇”的記錄,可能會將其誤判為某種罕見的、飄蕩的能量現象而非入侵者。但缺點是極難穩定維持,人類意識與能量生命意識的結構差異巨大,強行模擬如同讓水流模仿火焰跳動,對顧淵的精神力是巨大負擔,且可能產生不可預測的副作用。
2.“星石”模式背景噪音同化):這是一種更加保守但也更安全的模式。發生器發射一種複雜的、與周圍空間背景輻射和微弱量子漲落高度融合的“反相位”意識場,試圖將他們自身的意識“漣漪”抵消或掩蓋掉。目標是讓他們在意識掃描中,如同隱形一般,或者被當作一塊沒有意識的普通岩石。這種模式對精神負擔較小,但偽裝效果取決於環境背景噪音的穩定性,且在遭遇高強度聚焦掃描時,容易被穿透。
“目前我們運行在‘星石’模式,”顧淵擦了擦額角的細汗,“接近‘幽靈區’邊界後,視情況可能需要切換到‘蘇’模式進突突破。發生器能耗巨大,我們攜帶的能源隻夠維持最多四小時的全功率運行。”
趙先生點了點頭,表示理解。他看了一眼能源讀數,又將注意力放回導航上。穿梭機靈巧地避開一塊緩慢旋轉的巨大冰岩,如同在刀尖上跳舞。
二、初試鋒芒:穿越外圍警戒網
隨著逐漸深入“幽靈區”,空間的壓抑感越來越強。稀疏的小行星變得密集起來,而且其中混雜著大量明顯非自然的、啞黑色的金屬碎片,像是某種廢棄的航天器殘骸,又像是故意布置的障礙物。
“導航者”的聲音通過加密的量子微通道傳來,斷斷續續,延遲明顯:“警告……前方檢測到……多重……低功率……意識掃描網……網格狀分布……覆蓋所有可行進通道……”
來了!
顧淵深吸一口氣,將“星石”模式的功率提升到百分之八十。發生器發出低沉的嗡鳴,顧淵感到一陣輕微的眩暈,仿佛自己的思維被強行拉伸、稀釋,與艙外冰冷的虛空產生了某種怪異的連接。屏幕上,代表他們意識信號的亮點,在模擬的掃描界麵上,變得極其黯淡,幾乎與背景噪音融為一體。
趙先生操控著“雨燕”號,以極其緩慢、平滑的速度,如同漂浮的塵埃,切入掃描網的網格空隙。他不敢使用任何推進器,僅靠動量輪和微調姿態發動機進行機動,避免產生任何可探測的能量波動。
時間一秒一秒地流逝,每一秒都像一個世紀般漫長。顧淵緊盯著掃描界麵,生怕那代表他們的微弱光點突然亮起,觸發警報。
一分鐘……兩分鐘……
他們如同幽靈般,悄無聲息地穿過了第一道意識掃描網。沒有警報,沒有異常。
“第一道關卡……通過。”顧淵長長籲出一口氣,感到後背已被冷汗濕透。
趙先生沒有任何表示,隻是微微調整航向,向著“導航者”提供的、可能存在薄弱環節的下一個區域駛去。真正的挑戰,還在後麵。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三、危機驟臨與模式的切換
然而,“播撒者”的防禦遠比想象的嚴密。在穿越一片由密集金屬殘骸構成的“垃圾帶”時,“雨燕”號的被動傳感器捕捉到了一股異常的能量波動——一個隱藏在一塊巨大殘骸背後的、移動的意識掃描節點!
這個節點並非固定的網格,而是一個自主巡邏的單位!它正朝著“雨燕”號的方向緩緩飄來,其掃描束即將覆蓋他們所在的區域!
“星石”模式在靜態背景下效果良好,但在這種主動的、近距離的移動掃描下,被識破的概率急劇增加!
“切換模式!‘蘇’模式!最大功率!”顧淵幾乎是吼出來的,手指飛快地在控製板上操作。
發聲器發出一種更高頻的、仿佛無數細碎水晶碰撞般的聲響。顧淵感到大腦一陣刺痛,仿佛有無數根冰冷的針在同時刺激他的神經末梢。他的視野邊緣開始出現彩色的光斑,這是精神過載的征兆。屏幕上,他們的意識信號形態驟然改變,從近乎平直的背景線,變成了不斷變幻、充滿不規則波動的複雜波形,模仿著“蘇”那種情感化的能量場。
趙先生立刻將穿梭機引擎功率降至近乎零,讓飛船依靠慣性,如同真正失去動力的殘骸般,混在周圍的金屬垃圾中緩緩漂流。
移動掃描節點越來越近,無形的掃描束如同探照燈般掃過這片區域。顧淵咬緊牙關,全力維持著“蘇”模式的模擬,將自己的意識頻率強行扭曲、發散,試圖融入這片空間的“情感背景”。他仿佛能“感覺”到那股冰冷的、非人的掃描意誌從飛船外殼上掠過,細致地分析著每一個異常。
時間仿佛凝固了。
掃描節點在距離他們不到五百米的地方停頓了片刻,掃描束在他們所在的這片殘骸區反複掃掠。顧淵的心臟幾乎要停止跳動。
幾秒鐘後,掃描節點似乎並未發現明顯的“人類意識”特征,將其判定為一片含有微弱異常能量殘留的太空垃圾區,緩緩轉向,朝著另一個方向巡邏而去。
危機解除。
顧淵癱軟在座椅上,大口喘著氣,鼻血再次不受控製地流了下來。精神力的過度透支讓他眼前發黑。
“模式切換成功。目標未觸發警報。”趙先生冷靜地報告,同時遞過一塊止血棉,“你需要休息。”
“沒……沒事。”顧淵虛弱地擺擺手,擦掉鼻血,“我們……我們過去了嗎?”
“我們已經穿過最密集的外圍警戒區。”趙先生看著導航圖,上麵顯示他們已經進入了“幽靈區”的核心區域邊緣,“根據‘導航者’最後傳來的碎片信息,‘幽靈巢穴’基地的人口,可能隱藏在前方那個最大的、形狀不規則的小行星內部。”
目標,近在咫尺。但顧淵的狀態,和所剩無幾的能源,讓接下來的行動蒙上了更深的陰影。意識偽裝技術雖然初戰告捷,但其代價和局限性也已暴露無遺。他們能否憑借這脆弱的技術外殼,成功潛入龍潭虎穴,找到並救出王大錘?真正的考驗,現在才剛剛開始。
喜歡神話物理局請大家收藏:()神話物理局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