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國安理會地下簡報室的空氣,凝重得仿佛能擰出水來。橢圓形的巨大會議桌旁,坐著這顆星球上最具權勢的寥寥數人。艾爾博·林登站在全息演示區中央,他的聲音冷靜而清晰,逐條闡述著“觀測者效應”計劃的理論基礎、實驗設計與潛在意義。南曦和王大錘作為技術核心,分坐兩側,感受著來自各國代表那審視的、充滿疑慮的目光。
“……綜上所述,‘觀測者效應’計劃並非玄學幻想,而是基於堅實的跨文明數據與前沿物理模型。它代表了人類文明理解自身、邁向宇宙成年禮的關鍵一步。”林登結束了陳述。
短暫的死寂後,風暴降臨了。
“林登先生,你是在提議,讓我們用全人類的意識,去玩一場我們根本不知道規則的遊戲?”一位大國代表聲音低沉,帶著明顯的不悅,“你如何保證這股力量不會被濫用?如果‘彎曲現實’意味著可以無視物理定律,那麼法律、道德、甚至國家主權的概念,是否會隨之崩塌?”
另一位代表緊接著發言,語氣尖銳:“這聽起來像是為‘超能力’罪犯和恐怖分子打開了天堂之門!我們如何監管?如何防禦?當一個人的念頭就能改變現實,社會秩序將依靠什麼來維係?依靠每個人的道德自覺嗎?曆史已經證明了那有多麼不可靠!”
“宗教界會作何反應?”第三位代表憂心忡忡,“這直接挑戰了諸多教義中關於神創世界、定立自然法則的根本信條。引發的信仰崩塌和社會動蕩,誰來負責?”
質疑聲此起彼伏,焦點集中在安全、倫理、宗教與社會穩定上。南曦試圖用科學的嚴謹來回應,解釋“意識相乾性”的極高門檻和實驗的受控性,但她的聲音在政治現實的厚重壁壘麵前,顯得有些蒼白。王大錘則強調技術上的萬全準備和安全措施,卻無法打消代表們對未知力量的深層恐懼。
會議不歡而散。沒有明確的授權,也沒有徹底的否決。林登得到的,隻是一個模糊的“繼續研究,謹慎評估”的指示,以及一道無形的、來自最高權力層的警惕目光。
然而,絕對的保密如同試圖封堵裂開的堤壩。幾周後,一份匿名的、包含計劃核心內容的文件被泄露給了全球幾家最大的新聞機構。
刹時間,全球輿論炸開了鍋。
“人類能否扮演上帝?‘現實之鏡’計劃引發終極倫理爭議!”
“是科學飛躍還是打開潘多拉魔盒?全球頂尖科學家計劃用集體意識扭曲現實!”
“獨家揭秘:外星科技啟示下的危險實驗,或將顛覆你的認知!”
聳人聽聞的標題席卷了所有新聞平台。街頭巷尾,網絡論壇,家庭餐桌,所有人都在討論這個突如其來的、挑戰常識的計劃。
社會迅速撕裂為界限分明的兩大陣營。
“升華派”主要由前沿科學家、科技巨頭、部分哲學家和年輕一代組成。他們在網絡上聚集,標簽意識進化人類覺醒熱度飆升。他們視此計劃為千載難逢的機遇,認為這是人類擺脫物理束縛,實現意識自由的必由之路。一位著名的未來學家在電視辯論中激動地宣稱:“我們終於發現了我們真正的遺產!不是核彈,不是互聯網,而是我們與生俱來的、與宇宙共舞的意識之力!拒絕它,就是拒絕進化!”
而“固真派”則陣容更為龐大且複雜,包括主流宗教領袖、傳統物理學家、保守派政治家以及大量對劇變感到不安的普通民眾。他們的標簽守護現實反對人類僭越同樣充斥著輿論場。一位德高望重的物理學諾貝爾獎得主發表公開信,痛心疾首地寫道:“客觀實在性是科學賴以存在的基石。一旦這塊基石被動搖,我們將墜入相對主義和迷信的深淵。這不是進步,這是蒙昧的回歸!”宗教領袖們則聯合發聲,警告人類“不應覬覦神之權柄”,呼籲信徒抵製此“瀆神之舉”。
網絡上,兩派爭論不休,從科學辯論滑向人身攻擊。現實世界中,街頭開始出現遊行示威。升華派的支持者舉著“擁抱星辰,意識永生”的標語,而固真派的隊伍則高呼“現實不容玩弄,科學需要底線”的口號。衝突在多個城市爆發,演變成肢體對抗,警方不得不介入維持秩序。
這股風暴也毫不意外地席卷了團隊成員的私人生活。
南曦的電子郵箱被海量的郵件淹沒,其中夾雜著讚揚,但更多的是惡毒的詛咒和死亡威脅。有人稱她為“引領人類走向新紀元的女神”,更多人則罵她是“蠱惑人心的女巫”、“將世界推向毀滅的瘋子”。她位於基金會的生活區外,開始出現固真派的抗議者,高舉著她的照片,打上紅色的叉。
王大錘的家人受到了牽連。他的妹妹,一位小學教師,被學生家長聯名要求“與其劃清界限”,以免“危險思想汙染孩子”。老家的祖宅被人潑灑油漆,寫上“滾出地球”的字樣。他第一次在視頻通話中,看到一向堅強的母親眼中含著的淚水。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而顧淵,則承受著另一種壓力。他的“意識過載”症狀在輿論風暴中似乎加重了。他不僅能感受到身邊人的激烈情緒,那些網絡上億萬人的恐懼、憤怒、期待與狂熱,也化作無形的噪音,持續衝擊著他脆弱的感官。他時常在深夜驚醒,渾身冷汗,仿佛能聽到整個世界意識場的“尖叫”。醫療團隊不得不加大鎮靜劑的劑量,並嚴格限製他接觸外界信息。
甚至連被囚禁的“播撒者”首領,也似乎受到了影響。靜默室的監控數據顯示,在外界輿論達到高潮時,它的意識活動出現了前所未有的劇烈波動,仿佛在近距離觀察著一個文明在麵臨意識覺醒時的典型“陣痛”樣本。
麵對愈演愈烈的輿論風暴和社會分裂,聯合國不得不召開緊急特彆會議。
會議上,各國代表爭吵不休,無法達成任何共識。固真派國家要求立刻終止計劃,並將相關技術封存。升華派國家則主張謹慎推進,加強監管,但不能因噎廢食。
就在會議陷入僵局時,林登收到了來自“熵減基金會”董事會內部的緊急通訊。幾位重要的資助人,在巨大的輿論壓力和不確定的風險麵前,表示要重新考慮對基金會的支持,特彆是對“觀測者效應”計劃的資助。
“林登,我們必須暫停。”董事會主席在加密線路中聲音沉重,“風向不對。在達成全球共識之前,任何實質性的推進都可能引發災難性後果。我們需要先平息這場風暴,而不是在風暴眼中繼續建造方舟。”
林登放下通訊器,走到窗邊,看著窗外灰蒙蒙的天空。他想起南曦的堅持,王大錘的熱忱,顧淵的犧牲,以及那份來自外星文明的、冰冷而嚴峻的警告。
他知道,暫停可能意味著永遠的停滯。恐懼,是人類最強大的慣性。
他轉過身,對等待他指示的南曦和王大錘說道:“計劃……暫緩。‘現實之鏡’的建造暫停,誌願者招募無限期推遲。”
房間裡一片死寂。王大錘一拳砸在牆上,留下一個淺淺的凹痕。南曦閉上眼睛,深吸一口氣,臉上寫滿了失望,但並未絕望。
“但我們不能停止研究和準備。”林登的聲音低沉而堅定,“風暴隻是暫時遮蔽了道路,並不意味著道路不存在。我們等待,但我們準備好。”
章末段落:
“觀測者效應”計劃尚未正式啟動,便已在地球上掀起了一場席卷全球的倫理與信仰之戰。人類第一次不得不集體麵對一個終極問題:當擁有重塑現實的力量時,我們是否已經具備了與之相匹配的智慧與責任?這場風暴沒有勝利者,它隻是在每個人心中刻下了一道深深的刻痕,迫使所有人在仰望星空的同時,也必須直麵內心深處對未知的恐懼與渴望。而在風暴眼的中心,團隊在短暫的挫敗後,開始轉入更深層、更隱秘的研究與準備,等待著下一個,或許轉瞬即逝的時機。
喜歡神話物理局請大家收藏:()神話物理局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