換妻記六)
上海之行半年後,林靜的朋友圈更新漸少。李誌遠每周與小輝視頻,從兒子零星的敘述中拚湊出他們的新生活:林靜工作繁忙但得心應手,小輝適應了國際學校,還參加了足球隊。
一個周四的深夜,李誌遠正在核對項目方案,手機突然震動。屏幕上顯示著林靜的號碼,他心中一緊——她從不在這個時間來電。
“誌遠?”電話那端的聲音異常虛弱,“抱歉這麼晚打擾...我入院了,小輝暫時在同事家...”
李誌遠立即坐直:“怎麼回事?嚴重嗎?”
“老毛病複發,需要個小手術。”林靜儘量保持平靜,但呼吸明顯急促,“本來不想麻煩你,但小輝明天開始放春假,醫院又不讓小孩單獨待著...”
“我訂最早的航班。”李誌遠已經打開訂票網站,“哪家醫院?房號多少?”
電話那頭沉默片刻,傳來輕微的吸氣聲,像是壓抑著情緒:“浦東新區人民醫院。真的不用...我可以請護工...”
“我四小時後到。”李誌遠斬釘截鐵。
清晨六點,李誌遠站在病房門口,手裡提著簡單的行李。透過門上的小窗,他看見林靜躺在病床上,臉色蒼白如紙,正睡著。
護士悄聲告訴他:“林女士昨晚突發腹痛,檢查是粘連性腸梗阻,可能是既往手術的後遺症。已經安排了今天下午手術。”
林靜醒來時,看見李誌遠坐在床邊椅子上處理郵件,晨光透過百葉窗在他身上劃出明暗條紋。有一瞬間,她恍惚覺得時光倒流。
“你真的來了。”她聲音沙啞。
李誌遠收起手機,自然地試了試她額頭的溫度:“感覺怎麼樣?醫生說手術前不能喝水。”
手續、術前準備、與醫生溝通...李誌遠處理得井井有條。林靜默默看著他與醫護人員交談的背影,想起多年前自己急性闌尾炎時,他也是這樣忙前忙後,那時他們還擠在出租屋裡。
手術前,林靜突然抓住他的手腕:“誌遠,萬一...我是說萬一...小輝就...”
“沒有萬一。”李誌遠反手握住她的手,堅定有力,“我就在這兒等你出來。”
手術很成功。李誌遠守在複蘇室外,直到醫生確認林靜情況穩定。他租了張陪護床,每晚睡在病房裡。白天處理工作,照顧林靜,接送小輝——同事把男孩送來了醫院,孩子見到父親時眼睛都亮了。
“爸爸,你會待多久?”小輝悄悄問。
“直到媽媽完全康複。”李誌遠承諾。
一周後,林靜出院回家。她的公寓整潔溫馨,陽台上種著綠植,書架上擺滿了商業和文學書籍。李誌遠注意到客廳牆上掛著一幅水彩畫——是他們曾經家中的陽台風景。
“你畫的?”他問。
林靜點頭:“憑記憶畫的。有時候會想念那個陽台。”
安頓好林靜,李誌遠去超市采購食材,將冰箱塞滿。小輝跟在他身後,像小時候那樣彙報學校趣事,但內容已變成國際學校的多元文化活動和足球比賽。
“爸爸,你能多留幾天嗎?”睡前小輝期待地問,“下周我們學校有家長參觀日。”
李誌遠看向林靜,她輕輕點頭:“如果工作允許...”
“我調整一下日程。”李誌遠揉揉兒子的頭發。
那一周,李誌遠體驗了某種平行人生:清晨做早餐,送小輝上學,白天在咖啡館工作,下午接孩子放學,晚上三人一起吃飯。林靜逐漸康複,有時會坐在餐桌旁處理工作,就像過去無數個夜晚一樣。
家長參觀日,小輝自豪地帶著父母參觀校園。在足球場,男孩興奮地演示新學的技巧,卻不慎扭傷腳踝。
校醫室裡,李誌遠熟練地冰敷包紮,林靜在一旁安撫兒子。校醫驚訝地說:“李先生處理得很專業啊。”
“以前打球經常受傷,久病成醫。”李誌遠微笑。其實是因為小輝小時候體弱,他特意去學的應急處理——雖然當時總是以工作忙為借口推給林靜。
回程車上,小輝靠在後座睡著了。林靜輕聲說:“謝謝你留下來。其實你比從前更會照顧人了。”
“生活教的。”李誌遠注視著路況,“代價大了點,但總算學了點東西。”
周末,林靜已能自如活動。她堅持要親自下廚答謝李誌遠,做的全是他愛吃的菜。飯後小輝回房寫作業,兩個大人坐在陽台喝茶。
外灘的燈火在遠處閃爍,晚風微涼。
“醫生說這次複發可能和長期壓力有關。”林靜忽然說,“我在想是不是該放緩節奏。”
李誌遠斟酌詞句:“你一向知道自己要什麼。無論什麼決定,小輝和我會支持你。”
“我們”這個詞自然而然出口,兩人都微微一怔。
林靜轉動茶杯:“知道嗎?剛來上海時我很害怕。四十三歲重新開始,帶著青春期的孩子...但恐懼反而讓我清醒了。”
她望向遠處:“婚姻裡我習慣了跟隨你的節奏,忘記了自己也能掌舵。現在雖然累,但每一步都是自己的選擇。”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李誌遠沉默片刻:“我最近在讀心理學的書。書上說有些人出軌不是尋求新鮮感,而是逃避自我。”
“結論?”林靜挑眉。
“我是在事業遇到瓶頸時出軌的。害怕失敗,害怕老去,害怕...變得平庸。”他自嘲地笑笑,“楊小雨那種崇拜讓我覺得自己依然重要。很可笑吧?”
林靜若有所思:“其實我也有責任。太專注於妻子和母親的角色,忘記了你是需要肯定的人——不僅是作為供養者,而是作為個體。”
這是他們離婚後第一次真正深入的交談,沒有指責,沒有辯解,隻是兩個成年人反思過往。
夜深了,李誌遠起身告辭——他在附近酒店訂了房間,始終保持著分寸。
林靜送他到門口:“下周我就完全複工了。你...準備什麼時候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