痊愈一)
林靜第一次在實驗室暈倒時,以為自己隻是太累了。
那時她剛滿三十歲,是醫學院最年輕的博士後研究員,主持著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實驗室的小輩們私下叫她“林無敵”——因為她似乎從不需要休息,總能同時處理多項工作且不出差錯。
“你需要休息,林博士。”同事李醫生遞給她一杯溫水,“懷孕前三個月很重要。”
林靜摸著尚未隆起的小腹,笑了:“這孩子將來肯定也是個工作狂,陪我在實驗室待到這麼晚。”
第二次暈倒是在解剖室。她醒來時發現自己躺在醫院病床上,丈夫周明緊握著她的手,眼圈通紅。ri片子,語氣沉重。
“格林巴利綜合征。”王教授指著片子上的一些區域,“妊娠期發病率雖然極低,但確實存在。你的免疫係統在攻擊自己的神經係統。”
林靜作為一名醫學博士,太清楚這個診斷意味著什麼。
“預後如何?”她直接問出了最專業的問題。
“及時治療的話,80的患者能基本恢複。但你是孕婦,很多藥物不能用...”王教授沒說完,但林靜已經明白了。
病情的發展快得驚人。一周後,林靜的雙腿開始麻木;第十天,她無法自己站立;第二周末,除了右手還能勉強活動,她幾乎全身癱瘓。
“孩子還好嗎?”這是她每天醒來問的第一個問題。
周明總是笑著回答:“寶寶很好,很強壯。”但他眼裡的血絲越來越多。
曾經風度翩翩的建築設計師變得不修邊幅,胡子拉碴,西裝皺巴巴。他辭去了重要項目的工作,請了長假,全天候守在妻子床邊。
“老公,項目怎麼辦?”林靜有一次問他。
周明正在為她按摩腿部肌肉,頭也不抬:“你比任何項目都重要。”
治療費用驚人。儘管有醫保,但許多特效藥需要自費。林靜聽到周明在走廊打電話賣掉了他們的投資房,聲音壓得很低,但她還是聽到了。
“我們可以用我實驗室的資金...”她試探著說。
周明立刻搖頭:“那是國家的科研經費,一分都不能動。”
最艱難的是康複訓練。每天周明都要抱著林靜去做理療,190斤的大男人常常累得渾身濕透。林靜覺得自己成了負擔,多次提出請護工,周明總是拒絕。
“我說過要照顧你一輩子,記得嗎?”婚禮上的誓言,他正在用行動兌現。
懷孕七個月時,林靜出現嚴重並發症,不得不進行剖宮產。兒子周念安提前來到人世,隻有四斤重,像隻小貓一樣被放進保溫箱。
林靜隻看過孩子一眼——通過周明舉著的手機視頻。她還在重症監護室,全身插滿管子。
“他好像你。”林靜微弱地說。
周明哭得像個孩子:“不,他的堅強像你。”
奇跡發生在產後第三周。林靜發現自己的手指能輕微活動了。王教授說這是好兆頭,可能是妊娠結束改變了免疫狀態。
希望如同黑暗中的一束光,照亮了病房。
然而就在那天下午,周明說要去交醫療費,這一去就再也沒回來。
手機關機,家裡無人,連他父母都不知道兒子去了哪裡。仿佛人間蒸發。
“男人都是這樣,”護士們私下議論,“妻子生病時表現得情深義重,一旦確定能好轉就溜之大吉。”
林靜不相信。她拒絕接受周明會拋棄她和孩子。但一天,兩天,一周...現實擊碎了她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