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默的七日(十三)(695)_荷葉閒客中短篇小說選集四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綜合其他 > 荷葉閒客中短篇小說選集四 > 靜默的七日(十三)(695)

靜默的七日(十三)(695)(1 / 2)

靜默的七日十三)

藝術中心七周年的清晨,林晚獨自站在重新裝修後的空間裡。晨光透過新裝的落地窗,灑在拋光的水泥地麵上,照亮了牆上那句新刻的標語:“藝術即生活,生活即藝術。”

七年前,她蜷縮在浴室地板上,連起床的力氣都沒有。七年後,她經營著這個城市最具活力的社區藝術空間,獲得了國際認可,出版了專著,甚至影響了文化政策的調整。

外在的成功無可否認。但林晚心中卻有一處空洞在悄悄擴大,像白紙中心一個不起眼的墨點,緩慢而堅定地向外暈染。

“媽媽,你又在發呆。”織雨的聲音從門口傳來。十一歲的她已經有了少女的輪廓,眼神中帶著超乎年齡的敏銳。

林晚轉身微笑:“隻是在想今天的活動安排。”

織雨走近,歪頭看著她:“不,你在想彆的事情。你的眼睛在看向很遠的地方。”

孩子的話像一麵鏡子,照出了林晚自己都不願承認的事實。在事業如日中天之時,她卻感到一種前所未有的倦怠和疏離。

七周年慶典比往年更加盛大。媒體記者、政府官員、藝術同行、社區成員擠滿了藝術中心的每一個角落。林晚穿梭在人群中,得體地應對每個人的祝賀和提問,感覺自己像一台設定好程序的機器。

“林女士,您的‘種子計劃’已經孵化了三十七個社區藝術項目,對此您有什麼感想?”

“林總監,下一步您打算如何擴大藝術中心的影響力?”

“晚晚,謝謝你為我們社區做的一切...”

問題與讚美交織成一張無形的網,將她越纏越緊。

致辭環節,她站在麥克風前,看著台下期待的麵孔,突然詞窮。那些曾經充滿激情的理念和願景,此刻聽起來像彆人的台詞。她機械地複述著關於“社區聯結”、“藝術賦能”、“創造性生活”的語句,內心卻有個聲音在問:“那麼你呢?你的創造性生活在哪裡?”

慶典結束後,清理工作持續到深夜。助理小楊興奮地整理著媒體剪報和活動數據:“林姐,今天的媒體報道量創了紀錄!還有三家基金會主動聯係,希望合作新項目。”

林晚揉著酸脹的太陽穴:“先把這些收起來吧,明天再處理。”

“您不舒服嗎?”小楊關切地問。

“隻是累了。”林晚勉強笑了笑。

回家的路上,她繞道去了那個曾經陪伴她度過無數個午後的公園。秋夜的涼風穿過光禿的枝椏,發出嗚咽般的聲音。長椅上空無一人,她獨自坐下,仰望被城市燈光染成橙紅色的夜空。

手機在口袋裡震動不停——工作群的討論,媒體的采訪請求,合作方的郵件。她沒有查看,隻是讓手機一直震動著,像一顆不安的心臟。

陳航發來短信:“孩子們都睡了,需要我去接你嗎?”

“我想一個人走走。”她回複。

走在寂靜的街道上,林晚試圖找回那種與城市共鳴的感覺——那種曾經支撐她創作出最動人作品的感覺。但此刻,她隻感到隔閡,像隔著玻璃觀看世界。

接下來的幾周,她繼續履行著藝術總監的職責——主持會議,審閱方案,洽談合作,指導團隊。但她的心不在焉開始被人察覺。

“林總監好像沒在聽我說話。”一位團隊成員在會後小聲抱怨。

“晚晚最近總是重複同樣的話。”社區的老參與者私下議論。

“媽媽,你剛才已經問過這個問題了。”織雲在晚飯時提醒她。

最令人擔憂的是,她的創作力似乎在悄然流失。每當她嘗試開始新的個人作品,總是半途而廢。畫布上留下未完成的構圖,鉤織作品拆了又織,織了又拆,文字記錄裡滿是開了頭就無以為繼的片段。

一天下午,她把自己關在工作室,強迫麵對空白的畫布。四小時過去,除了幾道猶豫的線條,畫布依然空白。憤怒和絕望如潮水般湧來,她抓起顏料管,狠狠擠壓,鮮紅的顏料噴濺在畫布上,像一道流血的傷口。

看著那刺目的紅色,她跌坐在地,無聲地流淚。那個曾經在創作中感受到無限自由和喜悅的林晚,去了哪裡?

陳航發現她時,夜幕已經降臨。他沒有多問,隻是默默地清理了狼藉,然後擁著她坐在漸漸變暗的工作室裡。

“我迷失了,”林晚靠在他肩上,聲音疲憊,“我建起了一切,卻丟失了核心。”

陳航輕撫她的頭發:“也許你需要停下來。”

“我不能停。有那麼多人依賴著藝術中心,有那麼多的責任...”

“七年前,你也認為不能停。但正是那七日的靜默,讓你找到了新的方向。”

林晚沉默。陳航說得對,但她害怕這次不同。七年前的靜默是向內的沉潛,而現在的停滯卻是向外的脫落。更可怕的是,她不確定這次能否找回那個創作的自己。

隨後的家庭會議上,織雲和織雨敏銳地察覺到了問題。

“媽媽的笑容變少了,”織雨說,“即使你在笑,眼睛也不笑。”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織雲拿出自己的素描本,翻到一頁:“這是我畫的媽媽。你周圍有很多人和事,但你自己是空心的。”

兒子的畫讓她震驚。畫麵中的她被各種線條和色彩包圍,但中心確實是一片空白。

“我覺得...”林晚猶豫著,不知該如何向孩子們解釋這種成人世界的倦怠感。

“你需要一次冒險,”織雲突然說,“就像你教我們的,當創作遇到瓶頸時,要嘗試全新的媒介和方法。”

孩子的話點醒了她。也許問題不在於她失去了創造力,而在於她被困在了一種固定的創造模式中。

那周晚些時候,藝術中心來了一位特殊的訪客——年輕的街頭藝術家小鹿,以大膽的城市乾預項目聞名。她看過林晚在國際論壇的視頻,專程前來請教社區藝術的經驗。

“您的作品充滿了溫暖和聯結,”小鹿說,“但在我看來,它們也太...安全了。”

這句直白的評價沒有冒犯林晚,反而激起了她的興趣:“安全?”

“藝術應該打破界限,製造不適,提出問題,甚至製造衝突。但您的作品總是在撫慰、療愈、聯結。就像...”小鹿斟酌著用詞,“就像一道總是甜味的菜,吃多了會膩。”

林晚思考著這句話。確實,這些年她越來越注重藝術的“社會功能”,卻忘記了藝術本可以有的鋒利和冒險。

送走小鹿後,她做了一個決定:暫時離開藝術中心的日常管理,進行三個月的個人探索期。不是休假,而是尋找新的創作語言和方向。

團隊成員們對此反應不一。有人理解支持,有人擔憂藝術中心的運營,也有人質疑她是否遇到了“中年危機”。


最新小说: 明末改革 穿越大唐成小道士 廢物太子,開局召喚妲己 重生後我靠吃異食升級係統 愛情公寓:我的人生我做主 福晉崛起 雙川民國之滬上血戰 霸道女總裁的鹹魚保鏢 方外人:我的七個人格全是掛 一隻猴子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