歸途何處廿五)
顧源降生的過程被記錄在生命起源檔案館中,成為人類文明新紀元的第一個標記。這個通過星際基因庫優化的嬰兒,在睜開眼睛的瞬間,瞳孔中倒映的不是產房的燈光,而是銀河的漩渦。
她的神經映射顯示,星際生物學家敬畏地告訴顧心,與已知的任何碳基生命形式都不同,更像是某種星塵與意識的直接結合。
顧微隔著量子保育艙的力場輕觸孫女的輪廓,恍惚間想起了顧心降生時的震撼。如今,這種與宇宙的深度融合,正在家族血脈中開啟全新的維度。
顧源時沒有經曆傳統意義上的嬰兒期,她的意識如同早已準備好的種子,在合適的土壤中瞬間萌發。保育記錄顯示,她的第一個完整句子是對著星空說的:我回家了。
這個天生理解宇宙語言的新生命,從意識覺醒的第一刻起,就以一種超越物理限製的方式體驗存在。她能感知到時間在多個維度中的褶皺,能理解文明在宇宙尺度下的演化韻律。
顧源三歲時,這種跨維度感知能力開始完全展現。她能在冥想時讓房間裡的物體呈現出不同時空的疊加狀態,當教育機器人記錄這一現象時,小女孩平靜地解釋:位置隻是意識的聚焦點。
顧心意識到孫女可能天生就能理解現實的多重本質,立即調整了培育方案,不再用線性時空的框架限製顧源,而是為她創造能夠自由探索維度本質的開放空間。
然而,這種超越常規物理法則的能力很快遇到了挑戰。顧源五歲進入星際幼兒園後,因為經常同時感知多個時空而被其他孩子回避。
他們說我是時空異常。顧源坐在家庭維度實驗室的焦點椅上說道。
顧心帶她去了真實感博物館新設立的維度之門展區,體驗能將多重現實轉化為可感知形式的裝置。
太爺爺說過,顧心輕聲說,真實的東西會呼吸。你的感知不是異常,是天賦。
顧源開始用自己特有的方式探索世界——在維度褶皺中觀察文明的興衰周期,在時空漣漪中觸摸星係的演化軌跡。
顧源八歲那年,她的特殊能力引起了星際文明交流項目的關注。這個旨在建立跨星係對話機製的項目,正苦於無法突破光速限製的溝通壁壘。
顧源設計的維度共振界麵能夠讓參與者在保持個體性的同時,直接體驗跨維度交流的可能性。她幫助科學家們理解了量子糾纏的維度本質——一種超越時空限製的即時連接。
一天,顧源平靜地問顧心:奶奶,如果所有點都可以是中心,那的概念還有什麼意義?
顧心帶她來到暮色中的斷橋:你看這橋,它連接著不同的岸,但每塊石頭都在自己的位置上支撐著整體。維度連接不是否定位置,而是在每個位置中體驗整體的完整。
這句話成了顧源工作的指導原則。她調整了界麵設計,不再追求對多維度的概念理解,而是幫助使用者在每個當下體驗連接的圓滿。
顧源十二歲那年,麵臨著自己的人生選擇。她同時收到了星際研究機構和維度探索平台的邀請。
最終,她選擇在杭州本地建立維度研究實驗室:我的根在這裡,我的維度探索要從這裡開始延伸。
顧源實驗室開發出實相共振係統,讓使用者直接體驗個體與整體的不可分割性。她將家族十代人的維度智慧彙聚成一個實相場,任何進入這個場域的人都能感受到跨越時空維度的存在連接。
顧心七十歲生日那天,顧源讓她體驗了存在歸途的維度空間。在這個空間中,顧心可以同時體驗十代家族成員在所有存在層麵中的智慧狀態。
這是我們的家族實相,顧源在展示時說,每個成員都是一個意識焦點,通過愛的振動形成智慧網絡。
顧源十八歲那年,創辦實相家園實驗室,專注於幫助所有生命為即將到來的維度時代做好意識準備。
實驗室實現了突破性的全息實相體驗,讓參與者在保持獨特性的同時,直接體驗與所有存在的不可分割性。
某個夏日的黃昏,顧心被顧源扶著來到斷橋。九代人聚集在橋上,見證這個特殊時刻。
夕陽西下,雷峰塔在三維世界中屹立不倒,同時在多維實相中振動不息。顧源啟動她的實相傳感設備,開始記錄這個時刻的完整存在場。
這是我們的家園,顧源輕聲說,它在每一個存在中回響著歸途的旋律。
顧心蒼老的手輕輕撫摸橋欄:存在在,家就在。
顧微握住母親的手,看著外孫女專注記錄的側臉,忽然明白了什麼是真正的歸途。
歸途不在任何特定的坐標,又存在於每一個存在的瞬間。隻要還有生命在傳遞智慧的波紋,在編織存在的網絡,在守護眾生本具的覺性,歸途就永遠明亮。
夜色漸深,斷橋上的燈光在三維世界中穩定發光,同時在多維實相中共振不息。個體與整體,形式與本質,在此刻完美和諧。
喜歡荷葉閒客中短篇小說選集四請大家收藏:()荷葉閒客中短篇小說選集四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