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你機場模型成功地將“出差”這個抽象概念,轉化為了小傅曦可以理解和參與的具象遊戲,成為了連接父子情感的有趣紐帶。家庭的日常在適應與調整中,煥發出新的活力。林曉悠在照顧孩子和藝術創作之餘,也開始發掘一些新的、屬於她自己的小樂趣。
最近,她對家裡那台半自動咖啡機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以往,咖啡多是傅景淵或者張姐在操作,她隻是享受成果。現在,她看著傅景淵熟練地磨豆、萃取、打奶泡,覺得那一係列動作充滿了儀式感和創造力,尤其是最後在綿密奶泡上畫出圖案的拉花技術,讓她這個畫家心癢難耐。
“我想學咖啡拉花。”一天早餐後,她對著正在清洗咖啡機的傅景淵宣布。
傅景淵有些意外,隨即笑著表示支持:“好啊,很有意思。不過需要點耐心,我從基礎教你。”
於是,傅景淵成了林曉悠的咖啡拉花啟蒙老師。他從最基礎的如何將牛奶打成質地細膩、光澤如天鵝絨般的奶泡教起,再到如何控製奶缸的高度和角度,讓奶泡與濃縮咖啡完美融合。
林曉悠學得很認真,她有著藝術家的手感和對形態的敏感,但在控製液體流動這種動態創作上,卻顯得有些笨拙。起初的練習杯裡,常常是一團混沌的奶泡和咖啡的混合體,彆說圖案,連基本的均勻融合都做不到。
經過幾天的練習,她終於能穩定地打出合格的奶泡,並完成基礎的融合了。傅景淵開始教她最簡單的圖案——愛心。
“手腕要穩,注入點要找準,最後收尾要利落。”傅景淵站在她身後,握著她的手,帶著她完成了一次完美的愛心拉花。
林曉悠覺得自己掌握了要領,信心滿滿地準備獨立完成。
這天下午,小傅曦在午睡,家裡一片安靜。林曉悠準備好咖啡機和工具,深吸一口氣,開始操作。磨豆、萃取,金色的咖啡液流入杯中。接著是打奶泡,她仔細聽著蒸汽棒與牛奶接觸時發出的“嘶嘶”聲,判斷著溫度和質地,今天的狀態似乎不錯,奶泡看起來綿密順滑。
關鍵的一步到了。她拿起奶缸,將細膩的奶泡注入濃縮咖啡中,手腕努力保持著穩定,心中默念著步驟:融合……降低高度……擺動……
她想象著一個完美的、對稱的愛心在杯中成型。
然而,理想很豐滿,現實卻往往出人意料。由於手腕晃動幅度控製不當,以及收尾時那一下本該形成心形尖角的動作過於遲疑和拖遝,奶泡的流向完全偏離了預期。
當她忐忑地放下奶缸,低頭審視自己的“作品”時,忍不住“噗嗤”一聲笑了出來。
杯中的棕色“畫布”上,確實出現了一個白色的圖案,但那絕不是一個愛心。那圖案上圓下粗,頂部還有一個因為收尾不利索而留下的小小凸起,整體看起來……活脫脫就是一個線條歪扭的……蘑菇!
一個圓頭圓腦、帶著幾分憨厚氣息的咖啡蘑菇,正靜靜地“長”在她的咖啡杯裡。
恰在這時,傅景淵從書房出來倒水,看到對著咖啡杯傻笑的妻子,好奇地湊過來。
“怎麼樣?成功了嗎?”他問。
林曉悠忍著笑,將那個“蘑菇”咖啡杯推到他麵前:“喏,我的處女作。”
傅景淵低頭一看,先是愣了一下,隨即也朗聲大笑起來。他拿起杯子,左右端詳,一本正經地評價道:“嗯,形態飽滿,線條……很有個性,像個……嗯,蘑菇?很有後現代抽象藝術的風範。”
他的調侃讓林曉悠笑得更厲害了,之前的些許挫敗感在笑聲中煙消雲散。
“看來我這雙手,還是更適合拿畫筆。”林曉悠笑著搖了搖頭,接過那杯“蘑菇”咖啡,嘗了一口。味道其實不錯,咖啡的醇香和牛奶的甜潤融合得很好,隻是形態上出了點可愛的偏差。
“沒關係,第一次獨立完成,能出圖案就很棒了。”傅景淵鼓勵道,“多練幾次,愛心會有的。”
失敗是成功之母,這個意外的“蘑菇”並沒有打擊林曉悠的信心,反而成了學習過程中一個有趣的插曲。她甚至拿出手機,為這個失敗的作品拍了張照片,記錄下這個笨拙卻充滿嘗試精神的時刻。
這個走形的拉花,像一個小小的幽默音符,跳躍在平淡的午後。它提醒著林曉悠,並非所有事情都需要做到專業級的完美,享受學習過程本身,接納並欣賞那些不期而至的“意外成果”,也是一種生活的樂趣。而這杯“愛心變蘑菇”的咖啡,其帶來的歡笑與輕鬆,遠比一杯形態完美的拉花,更讓她和傅景淵感到愉悅和親近。
喜歡萌妻出逃:霸總追愛請大家收藏:()萌妻出逃:霸總追愛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