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基的事情,比我們想的要順利得多。第二天一大早,爸媽就下山去了村支書冉從文伯伯家。冉伯伯聽了我們家的情況,很痛快地就答應了幫忙。他說唐老憨家那塊地確實是自留地,按規定是可以流轉的,隻要唐老憨本人同意,村裡就能給辦手續。
爸媽從冉伯伯家出來,直接就去了唐老憨爺爺家。唐爺爺一個人住在寨子西頭的老屋裡,兒子兒媳都在廣東打工,一年到頭也回不來幾次。他聽了爸媽的來意,蹲在門檻上,“吧嗒吧嗒”地抽了半天旱煙,最後點點頭說:“行吧。那塊地我老了也種不動了,荒著也是荒著。你們家娃兒多,是該有個像樣的窩。價錢……你們看著給,差不多就行,鄉裡鄉親的,不說外道話。”
爸媽感激得不知道說啥好,趕緊把事先準備好的錢塞給唐爺爺。唐爺爺推辭了幾下,最後還是收下了。事情就這麼定下來了!爸媽拿著唐爺爺按了手印的同意書,又去找了冉伯伯,很快就辦好了相關的手續。一塊寫著編號和麵積的小木牌,釘在了那塊地的邊上,這意味著,這塊靠著關興公路、向陽又平整的土地,以後就是我們唐學冬家的宅基地了!
消息傳回鷹嘴崖,我們三個孩子高興得差點把山洞頂給掀了!小九在草鋪上連著翻了幾個跟頭,小嫻抱著灰姑娘又笑又跳。我緊緊攥著口袋裡小長英給的那個紅發夾,心裡像揣了個小太陽,暖烘烘、亮堂堂的!我們終於要有自己的地方了!一個奶奶管不著、誰也趕不走的地方!
爸爸更是激動,一連好幾天,沒事就下山跑到那塊地邊上轉悠,用手丈量著,用樹枝在地上劃拉著,嘴裡念念有詞,好像在規劃著房子怎麼蓋。媽媽臉上也整天帶著笑,乾活都更有勁兒了。
可是,真到了要動土挖地基的前一天晚上,爸爸卻顯得有點坐立不安。他在山洞裡來回踱步,一會兒看看外麵的天色,一會兒又蹲在火塘邊發呆。
“學冬,你咋了?魂不守舍的。”媽媽一邊納著鞋底,一邊奇怪地問。
爸爸搓了搓手,臉上帶著點猶豫,吞吞吐吐地說:“秀秀……明天……明天就要動土了。這挖地基是大事,關係到以後一家人的運勢……我想著……是不是……找個先生來看看?”
“先生?啥先生?”媽媽一時沒反應過來。
“就是……看風水的先生。”爸爸的聲音低了些,“請他來給看看方位,定定樁基。圖個心安嘛。寨子裡誰家蓋新房,不都請先生看看?”
媽媽愣了一下,隨即笑了:“你呀!還信這個?咱們這地方,向陽背風,前麵是大路,後麵有靠山,我看就挺好!”
“哎,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爸爸卻很認真,“一輩子可能就蓋這一回房子,得慎重。我打聽過了,後山苗寨有個楊先生,看風水挺有名的,明天一早我去請他來。”
媽媽看爸爸這麼堅持,也就沒再說什麼,隻是笑著搖搖頭:“行行行,隨你。反正也花不了幾個錢,你看好了,咱們心裡也踏實。”
我心裡也覺得有點新奇。風水先生?我隻聽說過,還沒見過呢。他們真的能看出地好不好嗎?
第二天,天還沒亮透,爸爸就下山了。快到中午的時候,他回來了,身後跟著一個瘦瘦小小的老頭。那老頭大概六十多歲年紀,頭發花白,梳得整整齊齊,穿著一身洗得發白的靛藍色土布衣服,肩膀上挎著一個舊舊的、打著補丁的布包。他眼睛不大,卻很有神,看人的時候好像能看進人心裡去。這就是爸爸請來的楊先生。
楊先生話不多,臉上也沒什麼表情。到了我們那塊地邊上,他先是不緊不慢地圍著地走了一圈,這裡看看,那裡瞧瞧,又蹲下身抓起一把土,放在鼻子前聞了聞。然後,他從布包裡拿出一個圓圓的、古銅色的東西,上麵刻著密密麻麻的字和線條後來爸爸告訴我那叫羅盤),平端在手裡,對著四麵八方慢慢地轉著,眼睛眯著,嘴裡低聲念叨著什麼。
我們一家人都屏住呼吸,緊張地看著他。爸爸更是畢恭畢敬地跟在旁邊,連大氣都不敢出。
楊先生折騰了好一陣子,最後在靠山坡的那一側停了下來。他收起羅盤,指著腳下的一塊地方,對爸爸說:“唐老弟,宅基地不錯,藏風聚氣。地基的樁眼,就定在這裡。坐北朝南,後有靠山穩當,前有明堂開闊,路是玉帶水,旺財。這裡下樁,保你家宅安寧,人丁興旺。”
爸爸一聽,臉上立刻笑開了花,像吃了定心丸一樣,連連點頭:“好好好!謝謝楊先生!謝謝楊先生!”他趕緊從口袋裡掏出早就準備好的一個紅包,塞到楊先生手裡。
楊先生也沒推辭,揣好紅包,又從布包裡拿出一張折成三角形的黃紙符,遞給爸爸:“動土的時候,把這個壓在樁眼下麵。保平安。”
“哎!記住了!一定照辦!”爸爸雙手接過符紙,小心翼翼地放進口袋裡。
送走了楊先生,爸爸像換了個人似的,腰板挺得直直的,臉上放光,渾身上下都是乾勁兒。他立刻招呼早就等在旁邊的幾個幫忙的寨鄰是爸爸用錢請來的,答應管飯),揮舞著鋤頭和鐵鍬:“兄弟們!開工!照著楊先生定的這個點,往下挖!”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好嘞!”幫忙的叔伯們應和著,掄起工具就乾了起來。
頓時,寂靜的山坡邊響起了“哐哐”的挖土聲和人們的吆喝聲。新鮮的泥土被一鍬一鍬地翻出來,帶著一股潮濕的、好聞的土腥氣。爸爸也挽起袖子,跟著一起乾,額頭上的汗珠在陽光下閃閃發光。
我和小九小嫻站在旁邊,看著大人們熱火朝天地乾活,看著那個深深的、方方正正的地基坑一點點出現,心裡激動得像揣了隻小兔子!這就是我們新家的根啊!是從這塊屬於我們自己的土地上,長出來的希望!
媽媽忙著燒水、做飯,招待幫忙的鄉鄰。她臉上紅撲撲的,雖然忙碌,卻滿是笑意。
動土的鞭炮聲響起來了,“劈裡啪啦”的,在山穀裡回蕩,格外響亮。紅色的碎紙屑飄落在新翻的泥土上,像撒了一地的喜慶。
我看著爸爸忙碌而堅定的背影,看著眼前這個剛剛開始挖掘的、充滿了希望的地基,心裡默默地想:楊先生說的那些“藏風聚氣”、“人丁興旺”的話,也許真的有道理。但我覺得,更重要的,是我們一家人心在一處,勁兒往一處使。有了這股勁兒,不管地基定在哪裡,我們的新家,都一定會是世界上最溫暖、最牢固的港灣。
新房子,真的開始蓋了!我們的好日子,就像這初春的陽光一樣,越來越暖,越來越亮!
喜歡我留守的十七年請大家收藏:()我留守的十七年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