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傑和黃得功的投誠都還算是投誠。
但劉良佐和劉澤清這可是觀望到最後,甚至朱慈琅都打敗了滿清騎兵才過來。
你們這算是投誠嗎?
這是看清楚了籌碼之後的選擇,地位要比人家低得多。
“拜見太子殿下。”
從城外到將軍府是高傑接過來的,但路上對兩人極儘嘲諷。
這兩人雖然心裡不樂意,但是自己乾了什麼事兒也清楚,所以不管高傑說什麼,兩人的臉上都是堆著笑,這會兒見了太子殿下,趕緊的就拜了下去,不管怎麼說我們也是江北四鎮之一。
您給高傑和黃得功那個什麼旅長,我們也得是平級的才行。
“本宮做事向來公平,江北四鎮當中,以高傑為尊,黃得功次之,你二人又次之,可有意見?”
兩人正準備給殿下哭訴一下,說自己對大明朝怎麼怎麼樣對太子殿下怎麼怎麼樣,誰知道朱慈琅一點機會也沒有,當場就給他們兩個定論了。
兩人聽到這裡,心裡還有點彆的意思,大不了離開這裡之後我們就當做沒來過,可問題是朱慈琅允許你們朝三暮四嗎?
“殿下說的是,我二人……”
好漢不吃眼前虧的道理,這兩人也明白的很,聽聞自己的地位,比不上高傑和黃得功,兩人也就萌生退意,不過眼前還得應付過去。
“那就好!從現在開始,你二人的軍隊暫時交給高傑和黃得功,你二人就留在本宮的身邊,當個軍務參讚吧。”
朱慈琅怎會允許這兩人回去?既然你們來了,那就沒有回去的機會了,高傑和黃得功好歹也都有個旅長的位置,你們兩個就彆想著掌握兵權了,看你們將來的表現。
來的路上的時候,高傑就感覺到自己最冤枉,明明是第1個投誠於太子的,竟然要跟這些人為伍,現在看到這兩人的結果之後,高興的都快跳起來了。
太子殿下做事還是公平的,一是一二是二,黃得功的老小子雖然和自己平起平坐,但是在殿下的心裡那可是有數的。
至於眼前這兩個人,現在就已經和我們不是一個檔次的了。
“殿下,按說您怎麼說我們就該怎麼辦,可我二人的軍隊都是收編江北的亂兵,不好彈壓,若是我二人不回去……”
“殿下,我的軍隊絕無問題,我願留在殿下的身邊當個軍務參讚,隻要我的親筆信寫好了,殿下找幾個妥當的人帶回去,我的軍隊立刻按殿下所說的辦。”
劉澤清正在強調理由,而且是兩個人說好了的,但此刻劉良佐可不跟你說好了,這家夥立刻就把劉澤清給賣了。
“你……”
劉良佐的話把劉澤清給氣的可不輕,但劉良佐就好像沒看見一樣,老老實實地跪在太子的前麵。
原本兩個人說好了的,太子要不給我們和高傑一樣的地位,我們就得想辦法脫身才行,可劉良佐這家夥竟然這樣。
“既是如此,那劉澤清你自己回去就是了。”
朱慈琅冷笑著說道,屋子裡的人也都冷眼看著劉澤清,現在就你一個人是敵人了。
太子殿下仁義嘴上說讓你回去,但你真的敢走嗎?不怕路上有人放冷箭嗎?
“不不不,屬下隻是過於擔心手下的軍隊,既然劉將軍都不擔心,屬下也不擔心,願留在太子殿下身邊效力。”
劉澤清的腦瓜轉的還算快,現在單獨一個人回去,那就等於站在所有人的對立麵,不知道有多少人拿自己的腦袋給殿下邀功,還不如留在殿下的身邊。
一場小小的遭遇戰,就能夠讓江北四鎮服從於自己,算起來真是相當的值過。
朱慈琅讓方平海出戰,本意是為了威懾高傑和黃得功,沒想到這二位劉將軍在他們的軍隊裡也有眼線,等於一場遭遇戰,把江北四鎮都給收了。
當然由此也能夠看得出來江北四鎮的戰鬥力是有多弱,滿清軍隊南下的時候,曆史上他們也沒乾多少正事,根本就擋不住。
“稟報太子殿下,淮陽督師史可法已至城外。”
與清兵的遭遇戰結束後第3天,淮陽督師史可法也到了朱慈琅這裡。
史可法算是個抗清名將,個人能力一般,但是最終以死殉國,在我國的曆史上,不管你做過多少錯事,但隻要是能以死殉國,地位立馬就不一樣。
就拿朱慈琅的便宜老爹崇禎來說,這一輩子也做過許多糊塗事,可是史學家在評價崇禎皇帝的時候,往往還是能夠給出很客觀的評價,老百姓在看待崇禎皇帝的時候,那也得說一句有骨氣,算是給200多年的大明王朝畫上了一個圓滿的**。
南明朝廷建立之後,史可法算是威望頗高的人。
軍事上拉攏江北四鎮,政治上拉攏史可法,這就是目前朱慈琅的施政方針。
朱慈琅也沒想過一次宣詔史可法就能夠立刻過來。
算算時間應該是接到了自己的詔書之後,史可法立刻就動身了。
在南明朝廷當中,史可法一直都是要結束內鬥,一致對外的代表,可惜除了他自己這麼想之外,其他的人都想著爭權奪利,謀取自己的利益。
所以南明朝廷雖然建立了,但除了設立江北四鎮之外,在反抗清王朝方麵,並沒有多少積極的舉動,這也是導致南明朝廷失敗的一個重要原因。
此次朱慈琅的書信是黃得功親自帶過去的,並且向史可法表明朱慈琅身份的真實性。
黃得功雖然平時囂張跋扈了一些,但是在這些大事情上還是不敢亂言的,這也是史可法接到信之後立刻過來的原因。
雖然弘光皇帝已經登基,但如果論正統的話,朱由崧和朱慈琅沒有可比性,更何況朱慈琅是從京城衝出來的,無論是射殺朱純臣還是打死李自成手下的大將,這事兒可都傳到了江南,比朱由崧那個逃命皇帝都要強得多。
現如今南明朝政混亂,史可法僅僅思考了不到半炷香的時間,就決定跨上戰馬來投朱慈琅,這是大明最後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