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位王爺,我洪承疇是什麼樣的人,你們也應該清楚,自我忠***的那天,開始我為大清籌劃了多少事情,這身上兩處傷疤,差點兒要了我的命,難道這都是假的嗎?因為這一封信,一封明顯栽贓陷害我的信,今天就要將我處置了?可兩位王爺不要忘了,處置我洪承疇容易,但這軍中漢八旗有多少,他們不會寒了這份心嗎?”
鄭親王濟爾哈朗那點小心思,洪承籌立刻就看出來了,他不想得罪多爾袞,也不想費這個事,所以把自己摘得乾乾淨淨的,準備把多鐸拉出來,用多鐸的魯莽把自己給處置了。
所以洪承疇必須得搶著說話,不能夠讓豫親王多鐸開口,一旦要是這位魯莽王爺開口的話,有些事情就成了定性。
洪承疇的話說完之後,豫親王多鐸也好像明白了一些這家夥是哥哥多爾袞的人,也就是自己這邊的人,好一個鄭親王濟爾哈朗,差點兒就利用滿漢矛盾,用自己的刀斬殺哥哥手下的大將。
更何況洪承疇有些話說的沒毛病,自投降大清之後,人家天天都在為大清籌謀劃策,包括入關之後的進軍路線在內,哪一樣沒有洪承疇的影子?
現在這封信又能證明什麼呢?頂多也就是南明朝廷的一封勸降信。
如果要是南明朝廷給所有的將軍都寫上一封的話,難道要把漢八旗所有的將軍都給抓起來嗎?要真是那樣的話,還沒等著開戰呢,一半的戰鬥力就讓自己給殺沒了。
“洪大人切莫動怒,鄭親王身為三軍統帥,在這件事情上謹慎一點,那也是非常應該的,咱們現在正處於多事之秋……”
眼看著情況得到了緩和,孔有德立刻就站出來說菩薩話了,漢人將軍給鄭親王說話,豫親王給漢人將軍說話,這事兒也就算是這麼化解了。
當然隻是明麵上化解了,剛才那種滿漢對立的狀況還是給在場這些人留下了深刻印象,豫親王的殺氣都已經從身體內部露出來了。
如果要不是洪承疇搶先說話,或許按照豫親王的暴虐脾氣,沒準兒大刀已經砍過去了。
各自散了之後,豫親王被鄭親王留下來。
“你我二人的軍隊,此刻要聯合在一起,我知道你和洪大人之間的關係,但是你也應該清楚漢人有一句老話,叫做非我族類,其心必異,本王和你雖有諸多矛盾,但我八旗同氣連枝,從遼東的黑山黑水到京師又到這裡,若不防著這些漢人,這就是你我二人的終點。”
鄭親王所說的這些話是真心話豫親王多鐸平時的時候是個大嗓門兒,不管彆人說什麼事兒,總有他不樂意聽的,但是現而今一句話也沒說,隻是使勁的點了點頭。
“那我也把醜話說在前麵,有些時候不要把彆人都當傻子。”
豫親王多鐸說完之後就離開了,出去之後還得安排新的部署,滿人軍隊將會集結在一塊兒,漢八騎的軍隊將會集結在一塊兒。
鄭親王濟爾哈朗臉色鐵青,你哥要是在這裡說這個話也就算了,你一個毛頭小子竟然也用這樣的口吻,老子怎麼說都是滿清的攝政王,與你哥是平起平坐的。
不過剛才自己的確是有點明顯了,妄圖用一封信把洪承疇給除掉,而且還想著利用滿漢矛盾,回到京城之後,自己得咬死了為了大營的安全,要不然光憑這一個事兒,以多爾袞的政治智慧,會讓自己元氣大傷的。
當天晚上的時候,滿漢軍隊就開始了暗中的對立。
不過各部隊僅僅是對立而已,並沒有過多的動作,大家也明白現在的時局,咱們必須得共度難關才行,那些投降過來的明朝將領也明白,現在在大明朝廷那裡,他們可都是亂臣賊子,不要以為稍微立了點功。回去之後就有屬於你的位置,大明朝清算後賬的能力,那可是強的很。
第二日城**出情報的時候,沐顯亮的心裡還是有些失望,畢竟自己第一次的策反行動,一點效果也沒有,就這麼結束了。
“你彆苦著一張臉了,你的這封信肯定起到了效果,密探不是說了嗎?滿漢軍隊已經分離開了,各自防守一塊區域,而背後那塊地方他們都是戒備的很。”
朱慈琅也沒指望著這封信能有什麼好結果,畢竟洪承疇是個老謀深算的人,除非自己寫信表示赦免他的罪行或許還能有效果。
但朱慈琅並不想這麼做,因為那些人既然對大明不忠,那留著你們也沒什麼用處,一旦要是開了這個口子,將來朝三暮四的人會更多,我可以隨時背叛大明朝,等想回來的時候做點貢獻就行了。
一旦要是大部分人的心中有了這樣的想法,那不管朱慈琅想要如何中興大明,這都等於埋下了一個巨大的隱患。
“稟報殿下,高傑將軍遣使來報,滿清自京城而來的援軍,前鋒營已至河間。”
按照這個年代的行軍速度,從作出決定到大軍出發,再加上每天的行軍速度滿清軍隊的這個速度已經相當快了,但是在朱慈琅看來這速度真是慢的可以。
我們全部都是用馬車前進滿清八旗鐵騎也是騎兵,按說速度應該比我們更快才對。可現在跟南明朝廷的軍隊比起來,僅有南明軍隊的五成左右。
當然這也是有原因的,騎兵的速度可以日行幾百裡,可問題是他們的補給輜重呢。一名騎兵至少得需要一到兩名雜役伺候著。
騎兵早早的跑到前麵去了,可這些雜役卻在後麵跟不上,一旦要是兩支隊伍脫離開,在沒有後勤保障的情況下,滿清八旗鐵騎的戰鬥力也會下降。
“傳令高傑將軍,派出一部分軍隊進入直隸境內,對敵進行騷擾作戰。”
咱們雖然是等著圍點打援的,但卻以殺傷對方的有生力量為基準,所以到直隸境內偷襲滿清軍隊,也是殺傷有生力量的一個好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