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領們是一種這樣的心態,下麵的士兵們就更彆提了,一個個的乾勁兒十足,就算是到了晚飯的時候,大部分人也是抓個飯團,一邊乾活一邊吃。
現在的水師戰船跟以前可完全不一樣了,上麵的火炮全部都拆除了。
鄭森比較過火炮和弩炮的威力,最終選擇了和陸軍一樣的弩炮。
火炮的重量太重,每艘戰船上十門火炮的話,那就是將近兩三萬斤了,換上弩炮之後,重量隻有原來的五分之一,戰船的速度會增加很多。
而且弩炮的射程比火炮還要遠一點,在海上作戰的話,不管是攻擊陸地目標還是海上的戰船,都比原來的火炮要強的多。
當然在戰船上安置弩炮,需要製作專門的炮架子,既可以前後左右的移動,又能夠在發射的時候固定好,這本是個非常難研究的課題,不過給登州水師製作戰船的那幫工匠,那可個個都是人精,在地麵上製作了鐵製的滑軌,算是解決了這個問題。
前幾個月的時候,鄭森帶領手下的人在海上進行訓練,戰鬥力比原來提升了兩倍有餘,這也是手下的兄弟們為什麼那麼想打仗的原因。
陸軍在北伐的過程當中用新式武器把滿清鐵騎打的七零八落的,這會兒也輪到我們來顯威風了。
除此之外,按照朱慈琅送來的圖紙在原來木質戰船的內部還加裝了一些鐵製架構。
雖然沒有把船變成金屬的,但是在某些關鍵的節點上加了許多鐵器和角鐵。
在輪船的堅固性方麵要比原來增強了一倍以上,有了這些加強之後,大家的心裡也是信心滿滿,就想著在高麗的戰場上展示一下。
經過兩天的緊張準備之後在祭拜天地過後,水師戰船八十多艘浩浩蕩蕩的起航了,其中四十多艘用於戰鬥,四十多艘是專門運送兵員的,總共兩個團的兵力,後續人員要等待把這些人送上去之後再來一趟。
登州水師並不是沒有足夠的戰船,而是那邊的情況不太了解,咱們不能一次性把所有的本錢都壓上去,這也是在海上做事的小心性。
陸地上你若是失敗了,過兩天就能夠卷土重來,但若是在海上失敗了,那可就一點東西也拿不回來了。
這就是海戰跟陸戰的區彆,所以在沒有取得灘頭陣地的情況下,絕不適宜把四個團的兵力都運過去。
對於海上的航向,這並沒有什麼好擔心的,鄭之龍那邊有的是向導老水手,根本就不用借助工具,隻需要看看天空的一些參照物,很容易就能夠找出高麗的方位。
如果要說彆的地方恐怕還沒那個能耐,但是關於高麗和扶桑他們這些人可是去過不止一次了。
當然以前都是去做買賣的,這一次是把這塊土地給拿下來,去了之後我們可就不走了。
出海之後,海上的天氣非常適合航行,風雖然不大,但也能夠吹動船帆,天空萬裡無雲,看來老天爺也幫助我們。
“各船加緊聯係,切不可掉隊。”
鄭森站在旗艦的船頭上,八十多艘戰艦分布在幾十平方公裡的海麵上顯得頗為壯觀。
大明朝自從永曆年間之後,海權一度衰弱,早已沒有如此壯觀的水師戰船,現在又算是重現了當年的輝煌,弟兄們的心裡就跟點著一把火一樣,恨不得立刻就把高麗給打下來。
“請帥爺放心,弟兄們采用了新式的旗語,又有這種千裡眼,絕不會耽誤事兒。”
旗語兵拿著手裡的單筒望遠鏡,簡直比自己的媳婦還要珍貴。
以前在南方的時候,有一些外國的商船隊就有這東西,也曾經花高價購買過,但是根本不如我們的清楚,這一批也是太子殿下特意叫人送來的,也不知道太子殿下是從哪弄的,或許我們早就有比那些洋鬼子更好的。
雖然各處都呈現出欣欣向榮,但鄭森並不敢掉以輕心,這可是水師改革之後第一次出戰。
千萬不能夠有任何破綻,而且這也是他第一次帶兵出征,之前朱慈琅北伐的時候說沒機會,現在機會放到你的手裡了,要是抓不住的話,那可就彆怪彆人了。
因為微風的原因,所以戰船的速度不快,足足花費了數十個時辰的時間,這才看到遠處高麗國的土地。
白翎島
這裡是高麗國距離大明土地最近的一個島嶼,也是高麗國本土在海外的一道屏障,以前的時候就駐紮有士兵,現在拒絕了大明的招降之後,這裡的防務還有所加強。
原本這裡隻有三四名士兵起到一個哨卡的作用,拒絕了大明的招降之後,高麗國在這裡派來了一百多名士兵,還有高麗水師的一些小船。
“帥爺,跟我們之前打探的差不多,上麵隻有六艘小船,攻擊方式還是以前那種方式靠近了向我們射箭扔一些易燃物,根本就沒有其他的攻擊方式,滅了他們易如反掌。”
齊大海光著個大腳丫子,在海上作戰的人一般都不穿鞋,主要也是因為海浪湧上來之後,你那個鞋瞬間就濕了,還不如不穿。
“前出五艘戰船,用弩炮滅掉他們。平時考核的成績怎麼樣?現在已經沒有用處了,現在是實戰,能不能立功就看這一刻了。”
島嶼麵積雖然不小,但大部分地區都沒什麼人,軍營就在海邊不遠的地方,咱們用千裡眼也能夠看得到,五艘戰船用來對付這個小島已經是相當給麵子的了,按照齊大海的想法,一艘戰船估計就使不清。
五艘戰船接到了旗艦的命令之後,快速的前出並排成一個弧形,開始慢慢地接近小島,讓船一側的弩炮做好戰鬥準備,隨時都將對這島嶼進行炮轟。
靠過去的都是艦隊裡最多的二等戰船,長度將近三十米,寬六米,排水量二百多噸,兩側各有八門弩炮,這雖然不是最大的船,但卻是最為靈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