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著已經熟睡的媳婦,李定國可是沒有睡意的,披上個袍子走到門外,看著院子裡站著的這幾十名侍衛,一個個的也不懼嚴寒,李定國治下森嚴,這些人在張獻忠那邊也是戰鬥力極強的。
朝廷的明詔他看過了,朝廷對張獻忠招呼過,這次討伐也是因為張獻忠殺了朝廷的使者,如果朝廷沒什麼動作的話,那才真是讓人笑掉大牙。
李定國想起了自己當年的抱負,無非就是讓窮苦人能夠吃上飯,讓朝廷能夠考慮一下底層老百姓是怎麼過的。據說現在的太子殿下有著諸多的想法,而且真把老百姓放在心裡。
從南京到京城,這一路殺過去,各處的軍隊都是嚴格要求,並沒有出現禍害老百姓的情況,這可是從來沒有發現過的事兒,在李定國的眼裡,不管是明朝軍隊還是農民軍,禍害老百姓的事兒時有發生,就單憑這一點,他就很佩服大明太子。
後來大明太子辦的那些事情,他也都聽在自己的耳朵裡,這樣的人如果要不是明君的話,那什麼樣的人才能夠稱之為明君呢?
如果沒有張獻忠對自己的勤奮,李定國不會有絲毫的猶豫,立刻就會打開城門歸順,至於自己的安危無所謂,隻要能夠讓天下蒼生走向正路,那自己吃點苦也是應該的,畢竟在自己的手裡死了不少的大明官員。
可問題是張獻忠除了對自己有知遇之恩,當年吃不上飯,快要餓死的時候,還有著另外一份救命之恩,如果要是沒有遇到張獻忠的話,或許李定國早已經死了好幾回了,那個年代你想找點填飽肚子的東西都沒有,路上的樹皮和草根都被刮光了。
道路兩旁全部都是餓死的人,還有很多人肚子圓滾滾的,那是在極其饑餓的狀態下,把所有能找到的東西全部都吞到了肚子裡。可這樣做非但不能夠讓自己挺過去,反而比彆人死得更慘。
當時李定國餓的都快要吃土的時候,還是張獻忠的出現,讓這個家夥吃了頓飽飯,從那以後他就打定主意要報答張獻忠,靠著自己的勇猛,替張獻忠攻城略地,最終有了現在的地位。
可是隨著戰爭越打越大,他發現張獻忠也偏離了當初的初衷,當時說的好好的,是讓所有的人都有口飯吃,可後來張獻忠的個人欲望越來越大,底層老百姓的死活早已經不記在心中了,甚至為了自己能活得好一點,克扣消減下層士兵的供應。當時李定國都有點不相信自己的眼睛,現在這種事兒頻繁發生,也就沒什麼好懷疑的了。
“稟報將軍,嚴將軍的兒子從前線而歸,說是有緊急軍情。”
聽到手下人的這句話,李定國眼睛一亮。嚴文明到底是辦事穩妥的。他身為前線守將不能夠頻繁地返回山城,容易引起彆人的懷疑。這種事情拜托給彆人也不放心,所以就讓他的親兒子跑一趟。
“這小兔崽子倒是有日子沒見了,叫到旁邊的涼亭,我看看到底有什麼緊急軍務,竟然這個時候跑回來了。”
李定國指了指旁邊的涼亭,周圍30米都是花草,不可能會有人藏在這裡,兩人的談話也不會有人聽得到。
“嚴小將軍請。”
李定國看過去,果然是嚴文明的兒子,此刻手裡拿著一封信,做戲得做全套。
李定國拿到這封信的時候,打開看了看就是一張白紙,這也是嚴文明當初跟李定國約定好的,若是所有的條件都答應了,那就是這樣的一張白紙。
其實李定國提出的條件並不過分,首先就是不能擾民,其次就是要給張獻忠一條活路,至於李定國自己並沒有給自己要求任何條件。
“今日大明軍隊多來了數千人。長江之上已有湖廣水師的戰船,但並未向我方前進……”
嚴文明的兒子在李定國看這張白紙的時候,老老實實的站在旁邊彙報,聲音不大不小。既能夠讓那些人聽見,又聽得不是太清楚。
看來這也是嚴文明教過了的,李定國點了點頭。
“回去轉告你父親,該如何進行防守,我都已經是麵授過了的。現在既然沒有太大的變動,那我們也沒有任何變動,一切都按照計劃進行,我這裡他不需要擔心,即便是有人繞過了他來找我的麻煩,本將軍這把刀也不是開玩笑的,連夜速速回去,有事速來彙報。”
李定國的話裡到底有幾層意思?這位小將軍是能夠聽出來的,雖然不知道父親和李將軍密謀的是什麼大事兒,但也知道兩人各自管好自己的事兒就行。
“來人,召集三部12位將軍到此來議事。”
為了分化軍權,張獻忠將李定國手下的3萬多人分成了三個部分,共有12位將軍來統領,這其中有李定國的人,也有張獻忠的人,所以在行動開始之前,得把有些人先給處理掉才行,要不然會影響自己的計劃。
手下的這些衛兵沒有任何懷疑,畢竟嚴將軍的兒子大晚上親自而來,這肯定就是前線出了事兒了,我們不可能和以前一樣安穩的睡覺。各部將軍得知這個消息之後,也都跨上戰馬快速的前往將軍府。
李定國在心裡盤算著,12位將軍有8個是自己的人,4個是張獻忠派過來的,但大家彼此也都比較熟悉,可是在這8個自己人當中,到底有多少個能聽話的李定國有點琢磨不準。
他不願意在張獻忠的手裡繼續乾下去,也是因為張獻忠的猜忌實在是太重了。跟著你早些年打江山的人,現在安插的到處都是奸細,這日子還讓不讓人過了?
“你們都給我聽好了,等會兒各部將軍前來議事,我已發現內部有人私通大明,你們把刀都給我磨好了,有人若是敢不聽命令,當場斬殺。”
李定國也摸不清楚手下這些親衛的底細,但大部分應該是聽話的,所以現在隻能是蒙騙他們,等到大勢已定再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