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白鹿堡的路途,被一種混合著沉重危機感與奇異收獲的沉默所籠罩。車窗外,灰霾依舊,枯木飛逝,但在陳末眼中,這片荒蕪的世界仿佛被揭開了一層神秘的麵紗。他靠在座椅上,看似閉目養神,實則意識正沉浸在一片前所未有的信息風暴之中。
那位“靈犀”文明守望者最後傳遞來的數據庫,如同一座驟然開啟的寶庫,其信息量遠超他之前的任何積累。這不僅僅是冰冷的數據堆砌,更是一個高度發達的文明,對世界本質、規則運行、乃至“霧融”現象的深度理解和無數歲月觀測的結晶。
【絕對推演】以前所未有的功率運轉著,不再是簡單的邏輯鏈構建和概率計算,而是如同貪婪的海綿,瘋狂汲取、解析、整合著這來自上古的智慧饋贈。
他看到“靈犀”學者們如何用精密的數學語言描述規則波紋的乾涉與衍射;
他理解了他們如何將“霧融”視為兩個不同“相態”宇宙的緩慢滲透與再平衡;
他學習了他們對各種規則詭異體的能量頻譜分析和行為模式歸類,那不再是模糊的感知,而是量化的模型;
他甚至接觸到了部分關於“規則編程”的基礎理論框架——如何通過特定的信息序列和能量諧振,去有限度地“說服”或“引導”局部規則,這正是他觸摸到【規則編織】門檻的理論基石!
這些知識,與他在死亡裂穀感知到的文明悲願碎片、在暉城遺跡親身體驗的規則循環與殘留體、以及他自身【環境感知】和情報係統提供的無數現實案例,開始發生劇烈的化學反應。
不再是碎片化的信息拚圖,而是逐漸勾勒出一個更加宏大、清晰、自洽的世界運行圖景!
一種質變,在他意識深處悄然發生。
如果說以前的【絕對推演】是一台性能卓越的超級計算機,通過輸入數據、運行算法來輸出最可能的未來圖景和最優解。那麼現在,這台計算機的底層架構正在被重構、升級!
它不再僅僅依賴於外部輸入的數據,而是開始基於對世界底層規則更深層次的理解,進行一種更加本質的、近乎“直覺”般的推演。這種推演,不再局限於線性的因果鏈,而是開始能夠模擬規則層麵的非線性互動和可能性分支。
一種明悟湧上心頭——【絕對推演】的核心,正在從“計算概率”向著“模擬規則”進化!
他不再僅僅是“看到”無數種可能性,而是開始能夠“理解”這些可能性背後的規則驅動力,甚至……能夠以自身的精神力和認知為支點,去輕微地“擾動”那些規則,從而在現實的混沌中,為自己創造出那一絲稍縱即逝的、通往理想未來的“路徑”!
這種進化,與他剛剛萌芽的【規則編織】能力相輔相成,互為表裡。【規則編織】是“動手”乾預現實,而進化的【絕對推演】則是“預演”乾預的後果,並找到最優的乾預點。
【能力進化確認:絕對推演→規則模擬初級)】
【當前推演範疇:基於規則理解的短期未來模擬精度提升),戰術層麵規則乾涉點預判。】
【成長性:與世界規則數據庫完善度、精神力強度、規則編織熟練度正相關。】
視網膜上的信息悄然更新。
陳末緩緩睜開雙眼,眸中仿佛有無數細密的、遵循著至理的光痕一閃而逝,深邃得令人不敢直視。他感覺自己的思維仿佛被拓寬了無數倍,對周圍一切的感知也變得更加敏銳和……“透徹”。
“末哥,你沒事吧?臉色好像好多了。”坐在旁邊的張強注意到他的變化,關切地問道。之前的陳末雖然冷靜,但總帶著一種精神高度運算後的內斂疲憊,此刻卻仿佛卸下了一些無形的負擔,眼神更加清明、銳利,甚至帶著一種洞悉一切的從容。
“沒事。”陳末微微搖頭,目光掃過車窗外一片快速掠過的、布滿了扭曲藤蔓和怪異孢子的枯木林。在他的“規則模擬”視角下,那片區域的能量流動、規則穩定性、乃至其中可能潛伏的畸變體活動規律,都如同透明般呈現出來。他甚至能模擬出數種小隊遭遇襲擊時的應對方案及其可能導致的不同結果分支。
這是一種全新的、掌控全局的感覺。
“隻是……想明白了一些事情。”他輕聲補充道。
車隊順利返回白鹿堡,經過嚴格的消毒和檢疫程序後,眾人得以踏入那相對安全的巨大城牆之內。周毅立刻帶著偵察隊員和初步任務報告前往行政廳複命,而陳末則讓張強和王桐先回“老兵之家”休整,他自己需要一點時間獨自消化和鞏固這次的巨大收獲。
他沒有返回旅店,而是信步走到了堡壘西區邊緣,那片相對安靜、可以眺望遠方無儘荒野的開闊地。這裡遠離中心的喧囂,隻有風聲嗚咽,和腳下冰冷岩石的觸感。
他需要實踐,需要驗證這進化後的能力。
他閉上雙眼,【環境感知】全力展開,與進化後的【規則模擬】結合。以他為中心,半徑百米內的空間,其能量流動、物質結構、規則脈絡,如同一個精細的立體沙盤,清晰地呈現在他的意識之中。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他鎖定了一塊腳下半埋的、普通的花崗岩。
在以前,他或許隻能通過【絕對推演】計算出擊碎它需要多大的力量,或者繞過它的最優路徑。
但現在,他“看”到了這塊岩石內部細微的晶體結構、分子間的結合力分布、以及它與周圍大地規則連接的脆弱節點。
他意念微動,【規則模擬】瞬間啟動,在他腦海中預演了數十種利用【規則編織】影響這塊岩石的方式:
方案a:輕微強化其內部特定晶格鍵能,使其局部硬度瞬間提升,但可能導致其他區域應力失衡而碎裂。模擬結果:成功率85,能量消耗低,但效果不可控,可能得到一堆碎渣。)
方案b:引導外部能量如張強的火焰餘溫)滲透,使其內部產生微膨脹,從大地規則連接處自然剝離。模擬結果:成功率72,能量消耗中,過程溫和,能得到完整石塊。)
方案c:暫時“屏蔽”其與大地之間的部分引力規則聯係,使其變得“輕盈”,易於搬動。模擬結果:成功率60,能量消耗高,維持時間短,但對規則理解要求最深。)
無數可能性分支在他意識中流轉、評估、優化。最終,他選擇了方案b的一個優化變種——不僅僅引導外部能量,還結合了方案a中對局部鍵能的微調,以及方案c中對引力聯係的短暫弱化。
他伸出右手,食指輕輕點在那塊花崗岩上。沒有光芒,沒有聲響,隻有他精神力的高度集中和對規則絲線的精準“撥動”。
在他的感知中,岩石內部微觀世界的規則被短暫地、有限度地“說服”了。熱脹冷縮的效應被放大並導向特定方向,局部結構被加固以承受應力,與大地的那部分引力聯係被暫時“忽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