獲得臨時a級權限,如同為陳末打開了一道通往龍魂知識寶庫的厚重閘門。之前許多標記著【權限不足】或【部分加密】的區域,此刻都在他的腕帶終端上閃爍著友好的可訪問綠光。
他沒有急於去觸碰那些敏感的軍事部署或尖端武器藍圖,而是再次回到了那座充滿科技感與寂靜的圖書館。這一次,他的目標明確——龍魂內部關於“上古文明”的最高機密檔案。
憑借新權限,他直接訪問了位於圖書館數據深處,一個名為【源考絕密】的獨立數據庫。與外部那些經過整理、刪減甚至帶有推測性質的報告不同,這裡的文件大多帶著“原始”、“破譯中”、“待驗證”的標簽,充滿了不確定性與第一手資料的粗糙感。
陳末選擇了一個安靜的沉浸式閱讀隔間,將自己完全封閉起來,連接上高精度神經交互設備。刹那間,海量的圖像、破碎的文字、模糊的音頻以及經過初步數字化的石刻拓片、金屬銘文殘片,如同潮水般湧入他的意識。
他仿佛穿越了時空的迷霧,置身於一個由無數文明碎片構成的考古現場。
【絕對推演】全力運轉,結合情報係統的輔助梳理功能,他開始在這片信息的廢墟中進行一場艱難的“知識考古”。
最先引起他注意的,是一組在多處不同大陸遺跡中發現的、風格迥異卻似乎指向同一核心的符號係統。
一組符號,風格空靈、縹緲,核心圖案類似於層層疊疊的同心圓或漣漪,伴有類似神經束或能量脈絡的線條。破譯注釋傾向於將其解讀為“心靈”、“共鳴”、“信息網絡”、“無壁之溝通”。這與他之前看到的“心壁文明”記錄吻合,但這裡的符號更加古老、純粹。
“靈犀……”陳末在心中默念。他幾乎可以肯定,這組符號代表的,就是留下那悲壯信息的“靈犀”文明。他們似乎專注於意識、信息與能量的直接交互,追求一種超越物質形態的共鳴與理解。
而另一組符號,則顯得更加具象、厚重,充滿了幾何美感與結構力量。圖案多由精確的直線、弧線和複雜的立體結構組成,仿佛在描繪某種宏大的建築、精密的機器或宇宙運行的法則。注釋解讀指向“秩序”、“構造”、“規則駕馭”、“世界之基”。
“這風格……與‘靈犀’截然不同。”陳末陷入沉思,“是另一個文明?還是同一文明的不同發展階段,或者……不同分支?”
他繼續深入挖掘,調閱更多關聯檔案。在一份標注為【大寂靜前文明關係假說最高議會議員閱】的加密備忘錄中,他找到了關鍵性的線索。
備忘錄提到,根據對全球遺跡的交叉比對和碳同位素測年迷霧降臨後此法已極不可靠,但早期數據仍有參考價值),基本可以確定,在本次人類文明被稱為“第五紀元”或“末裔紀元”)之前,地球上至少存在過一個高度發達的文明周期,其科技與文化成就可能遠超現代。
而這個史前文明,內部似乎存在著兩大主要流派,或者說,兩大支柱:
“靈犀”,代表著對內在宇宙的探索,專注於意識升維、信息永恒與生命形式的超越。
“基石”,代表著對外在世界的掌控,專注於物質重構、規則利用與世界係統的建設。
“靈犀”與“基石”,如同文明之鳥的雙翼,一個向內,一個向外,共同支撐起了那個輝煌的紀元。
陳末感到一陣戰栗。他終於明白了“靈犀”信息中那句“我們築起了最後的防線,以‘基石’為憑……”的含義。“基石”並非他最初理解的簡單“錨點”,而是一個與“靈犀”並列的、同樣強大的文明體係!那道最後的防線,是“靈犀”運用了“基石”體係的力量共同構築的!
那麼,“世界錨點”,很可能就是“基石”文明的造物,或者至少是基於其理論和技術建立的!
這個發現,讓他對“錨點”的理解瞬間提升到了一個新的維度。它們不是簡單的穩定器,而是一個失落文明最高智慧的結晶,是兩種截然不同的文明力量融合的產物!
他迫不及待地調閱關於“大寂靜”——即上古文明終結原因的檔案。
這方麵的記錄更加模糊和破碎,充滿了各種假說和無法驗證的傳說。但有幾條關鍵信息,反複在不同的遺跡記錄中被隱晦提及:
“規則之海泛起漣漪……”
“來自深淵的注視……”
“心壁破碎,基石崩裂……”
“兩個世界的影子開始重疊……”
陳末將這幾條碎片化的信息,與他所知的“霧融”現象一一對應。
“規則之海泛起漣漪”——兩個物理規則不同的世界開始接觸、碰撞。
“來自深淵的注視”——裡世界“幻霧界”的規則開始侵蝕表世界。
“心壁破碎,基石崩裂”——“靈犀”的意識防線與“基石”的物質規則體係在侵蝕下雙雙失效。
“兩個世界的影子開始重疊”——“霧融”現象全麵爆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