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知道皇帝不可能拿這麼容易戳破的謊言匡騙自己,承恩公到家後還是不死心的把自己往日最驕傲的孫兒叫到了書房。
劈頭蓋臉直接問:“珍妃是你為陛下引薦的?”
“祖父……”李明德瞬間慘白了臉,呐呐喚了一聲,腿一軟就跪了下去。
承恩公隻覺眼前一黑,抖著手嗬罵道:“你個孽障!”
“祖父,祖父!我……我隻是一時糊塗。”李明德膝行兩步,哀哀哭泣道:“陛下四個伴讀,徐陵文武雙全,張佩人情練達,霍明與陛下誌趣相投,素有急智。孫兒……孫兒惶恐。”
“德不配位,必有登高跌重之禍。是祖父強求了。”承恩公歎息道。
誰不求高位,誰不求權勢富貴,他告誡自己告誡兒孫,要謹慎,要求穩。
可還是忍不住把孫兒送去給當時的太子做伴讀。
身處富貴權勢中心,又有幾個人能把持住不被富貴權勢迷了眼。
想到這裡,承恩公堪稱和藹的看著跪在地上的孫兒:“既然身體不好,就在家裡好好養著吧。總歸家裡不缺你一口飯吃。”
聽明白了這話裡的意思,李明德瞬間癱軟在地上,懊悔難堪在臉上交織,最後也隻是低低的應了一聲:“是。”
第二天承恩公就上折子講了一個官家小姐不慎走失,流落風塵,最後幾經輾轉,終與家人團聚的故事。
要是這個官家小姐不是鬨得沸沸揚揚的珍妃就好了。
皇帝也表現的相當震驚:“這麼說來,珍妃竟是朕嫡親的表妹。”
承恩公感激的涕泗橫流:“若非陛下恩德,救臣孫女於水火。太後娘娘如何能有機會認出多年失散的侄女。當年幼女走失,臣的二兒與兒媳痛不欲生,鬱鬱至今。”
“謝陛下隆恩,叫臣一家骨肉團圓。”
朝廷百官:靜靜的看著你們表演。
林楠快步走下禦階,感慨的扶起承恩公:“母後秀外慧中,選充宮闈。幾位表姐妹也是各有千秋。朕往日不知內情,還驚奇珍妃一介平民女子竟如此聰慧果敢,今日才知,原是其不墮門楣。”
朝廷百官:還要拉上太後娘娘和承恩公府的幾位小姐?
合著我們以後要是攻擊珍妃,就是攻擊太後娘娘,進而嘲諷先帝的眼光唄。
有這麼個皇帝外甥,承恩公府真是倒了八輩子血黴。
算了算了,珍妃的事本來就不大,皇帝能找到個遮羞布遮一遮,還要怎麼樣?
三三兩兩的淺淺譴責了一下承恩公府,這事兒就算完了。
哪知道下了朝,也不知道哪來的消息,說陛下之前進花街柳巷,全是承恩公府的長孫之過!
這事兒又不難查,更何況是有心人放出來的,一查一個準。
好家夥!
本來朝臣就對所謂的外戚宗室抱有一萬分的警惕,沒想到啊平日看承恩公謹小慎微,老實巴交的樣子,竟也是個佞幸之臣!
果然外戚就沒有一個好東西!
第二天,雪花一樣彈劾承恩公府的折子堆了滿桌。
這個唾棄:媚骨承歡,視社稷尊嚴如敝履;穢行邀寵,置君王清譽於沸湯!此豈人臣之道?
那個怒罵:爾等媚骨,安能獨存?史昭昭,必以爾等為千古罪人,遺臭萬年!唾餘承唾,萬世難滌!
林楠合上奏章,愉悅的在手心裡拍了拍:他這些臣子還挺有文采。
把原主的鍋順利甩了出去還不是最主要的,重要的是林楠發現自己一直進入了一種誤區。
他一想起皇帝首先想到的就是秦皇漢武這種千古一帝,可皇帝有多少個,又有幾個能稱得上是千古一帝?
明君少,純粹的昏君也不多,最多的還是中人之姿的皇帝。
他何必為難自己?
再一個他心態也要變。
他總是覺得自己是個小市民,普通人,遇事首先就怯了三分。
可原主呢?他倒是做了十幾年皇子,可還不是任性妄為,把事情處理的稀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