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說林楠進宮了,憋了一天一宿的皇長孫摩拳擦掌的要找他算賬。
“又走了?去哪了?”
“陛下打發林小公子去刑部跟著裴大人辦差了。”
皇長孫眼裡都是困惑:“刑部,辦差?林楠辦的哪門子差?他字認全了嗎?”
這話說的就有點埋汰人了。
林楠也是一懵逼,不過心裡讚到:真厲害啊。
想想他當時展露心聲的幾句話,其實透露了三個信息,
一是太子英年早逝,子息斷絕。
二是王朝百年氣運被削走
還有一句是【這是得罪了哪位道友,好狠辣決絕的手段!】
林楠將導致這一切的人稱呼為道友,那林楠又是什麼身份?
八九不離十也是道家高人。
問題沒辦法從根本上解決,也找不到製造問題的人,那麼皇帝和太子一定會聚焦在林楠身上。
可這麼多天,就算有些破綻,林楠完全沒有打算幫忙的意思。
那怎麼辦呢?
說白了無非四個字威逼利誘。
利誘好說,林楠本就與皇室沾親帶故,又從小是大長公主帶大的。
把林楠召進宮做伴讀,一方麵放在眼皮子底下,一方麵加深與下一任皇帝,甚至下下任皇帝的感情。
一個陌生人可能袖手旁觀,如果是對你很好的長輩,情誼深厚的朋友呢?
隻要不是斷情絕愛,道家高人也是人。
所以才有了這看似不合理的旨意和過度的縱容。
威儀深厚,習慣說一不二的陛下和太子才會真像普通人家的舅公舅舅一樣慈祥和藹。
想到自己那些試探,大長公主也是知情的吧。
哪怕不知道全部,皇帝也一定透露暗示了一部分。
要不然生於宮廷,長於宮廷,怎麼不知道伴君如伴虎的道理。能大半輩子安享榮華,單靠一個嫡長公主的身份可不行。
若大長公主真是那種囂張跋扈到無腦的人,他爹是怎麼養成那種謹小慎微的性子的?這可是她唯一的兒子。
皇帝給大長公主透露部分內情也好理解,大長公主的尊榮與國家興衰是聯係在一起的。他們利益一致。
更重要的是大長公主是皇室與林楠的紐帶,這邊皇室對林楠縱容寵溺,想要營造一家人摯友親朋的感覺。那邊大長公主教著伴君如伴虎,心裡對皇家要尊著敬著遠著,守著為臣之道。
憑大長公主對林楠的影響,一句話就能讓皇家半年努力白費。
想到當時的家宴,林楠就想笑,他爹娘怕是晚上要睡不著了。
偏偏這事兒,大長公主不可能透露給他們。
彆說他們了,林楠瞧著皇長孫應該也是不知情的。
全是算計的感情太假,少年人真摯的情誼總是難得。
好在皇長孫被教養的很好,加上林楠有意配合,目前的兩個人的相處應該讓皇帝和太子滿意。
國運短暫說直白一點就是國家亡的早。
再是神通廣大也要落在現實裡,無非就是天災人禍。
若利誘起了作用,林楠真有本事,他們對天災能提前準備或者有什麼更好的方法,那皇帝和太子賺大了。
付出的無非就是一點時間,一些金銀珠寶,幾條魚幾隻雞,縱容一個孩子胡鬨罷了。在皇帝眼裡,這些還不是想要多少多少。
曆朝曆代的亡國更多是百姓活不下去了,揭竿而起。
百姓要什麼呢?
能活著,能不受欺壓的活著,僅此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