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去秋來,林楠也已經長成了十七歲的少年郎。
農家孩子讀書最難的就是長輩能下定決心要供其讀書。
這不僅意味著需要花費數年的時間,耗費大量的金錢,還要損失一個勞動力。
而這種投資的結果是不確定的,大概率會竹籃打水一場空的。
林家幸運在於原主也好,林楠也好,都讓他們的投資有了回報。
十七歲的秀才公,報喜的差役沒走遠,林老頭就喜的撅了過去。
好在很快就又自己清醒了過來。
接下來就是三天的流水席,這些年光靠林家也不可能供的起林楠讀書,在林楠逐漸顯示出天資的時候,族裡就開始出錢出力了。
這次也是對族人的答謝。
從林家回來,老童生的妻子有些扼腕:“咱們墨娘不過比你這學生大三歲,這俗話說女大三抱金磚……”
老童生打斷了妻子的絮叨:“這些話你在我麵前說說就行了,要是讓旁人知道了。叫墨娘還怎麼做人?女婿心裡要有了疙瘩,有你後悔的。”
“我可不就在你麵前說說,這點輕重我還沒有?”老童生的妻子不滿道。
晚上老童生的妻子翻來覆去的睡不著,推了推老童生:“我是真覺得有些後悔……”錯失了一個秀才女婿,誰不覺得遺憾。
哪怕明知道不可能,也還是想著要是當初……
“有什麼好後悔的?”老童生翻了個身:“先不說當初誰也沒把握林家小子真就一次考中,墨娘和女婿又是早就定下的婚約。就是真知道現在他能考上秀才,我也不會把墨娘嫁給他。”
老童生妻子追問:“為什麼?”
“齊大非偶。”老童生說的認真:“那林家小子這麼年紀輕輕就已經是秀才了哪怕蹉跎十年得了舉人,也可以說一句年少有為。咱們墨娘有什麼?”
“我不過給他啟蒙幾年,又能算多大的恩情?到時候墨娘受了委屈,咱們連撐腰都做不到。”
這個道理老童生懂,其他人未必不懂,可有時候道理是道理,貪念是貪念。
總想著萬一呢?
林楠從媒人遞過來的人家裡挑出商戶陳家來,跟林老頭商量:“爺,就這家吧。”
林老頭眉頭皺成個疙瘩:“三娃你見過他家的小姐?”
林楠哭笑不得:“各家女子養在深閨,孫兒從哪裡得見?”
“那怎麼挑了陳家?”林老頭不理解:“雖說陳家有些錢,可到底是商戶。”
又不是沒有讀書人家的女兒願意結親,有個讀書的嶽丈,幫助不更大嗎?
在林老頭看來,這才叫門當戶對。
“可是爺,讀書人家的女孩兒有哪是那麼好娶的。娶商戶女,他們家裡要依隨著孫兒,努力給錢還怕孫兒不要。時刻注意著怕哪裡做的不好。”
“可讀書人家呢?是咱們有求於人,是要看人家臉色的。”
林老頭抽了口煙,悶聲道:“是家裡拖累了你。”然後還是覺得:“為了讀書,為了出人頭地,受點委屈又算的了什麼?”
“孫兒不是受不了委屈,關鍵是受了委屈就真能得到孫兒想要的嗎?”林楠挑出一張媒人送來的帖子:“就拿這鄭家來說,可以說是書香門第。但肯嫁的隻是庶女。鄭家這一代有多少兒孫,那些資源,又能有多少分配給我這個庶子女婿?”
“孫兒有同窗有同年,可以以一個學生的身份去請教,孫兒的年紀足夠讓人投資,值得提前拉攏了。”
“可要是成了一家人,那做什麼都是應當了。沒準還會被嫡脈打壓。”
林老頭聽明白了幾分,可還是覺得:“委屈我孫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