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混沌之影與咫尺天涯_清弦渡凡塵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清弦渡凡塵 > 第45章 混沌之影與咫尺天涯

第45章 混沌之影與咫尺天涯(1 / 1)

蜷縮於奇異骸骨之內,鐘清羽的精神高度集中,對外界骨獸瘋狂的拍擊充耳不聞,全部心神都沉浸在對自身“諧振築基”理論的極致推演中。凶獸精血的磅礴生機在體內左衝右突,與萬骨原的死寂之氣激烈衝突,反而像是一劑猛藥,刺激著他近乎枯竭的潛能。

“穩定……包容……轉化……”他腦海中浮現出老祖留下的關於“混沌晶簇”的記載,“混沌之氣,包容萬物,化生萬法,是構築平衡、緩衝衝突的無上之選……可惡,若有一絲混沌之氣調和,這精血的暴烈與死氣的侵蝕,或可為我所用,而非反噬己身!”

就在他意念強烈聚焦於“混沌”二字時,或許是心神與這片古戰場的某種殘韻產生了極其微弱的共鳴,或許是體內精血與死氣的衝突短暫扭曲了局部法則,他藏身的這具黑色奇異骸骨,其胸骨正中心的位置,一絲微不可查的、與周圍死寂格格不入的波動,被他那高度敏銳的諧振感知捕捉到了!

那波動並非能量,更像是一種……“存在”的空白,一種吞噬一切屬性、歸於原始的“無”之領域。它微弱得如同風中殘燭,若非鐘清羽此刻心神完全沉浸於“混沌”概念,且身處這具備扭曲感知特性的骸骨內部,根本無從察覺。

他猛地睜開眼,血絲彌漫的雙眼死死盯住骸骨胸腔內壁的一點。那裡看似與其他部位無異,光滑漆黑,但在他的感知中,那裡仿佛有一個針尖大小的“奇點”,正在極其緩慢地吞吐著周圍的一切能量波動——死氣、煞氣、甚至他體內散逸出的微弱生機和靈力,都被它無聲無息地吞噬、消弭。

“這是……混沌氣息的殘留?或者說,是一個即將孕育成型的、微型的混沌節點?”鐘清羽的心臟狂跳起來,比剛才拿到庚金之髓和凶獸精血時更加激動!混沌晶簇,正是由這種純粹的混沌氣息,在特定條件下曆經無窮歲月凝聚而成!

找到了!最後一個,也是最關鍵的一個築基輔材的線索,或者說,是孕育它的“母體”,就在這庇護他性命的骸骨之中!

真是福兮禍所倚!絕境之中,竟藏著他夢寐以求的機緣!

他強忍著立刻動手挖掘的衝動,仔細觀察。那個“奇點”極其微弱,且與這具奇異骸骨緊密相連,甚至可能是這骸骨主人死後一身扭曲、吞噬特性凝聚的核心殘渣。它看似毫無防備,但鐘清羽的直覺和理智都在瘋狂警告他——混沌,意味著未知與危險。任何輕舉妄動,都可能打破這脆弱的平衡,導致不可預料的後果。

或許,直接觸碰會引發混沌氣息的反噬,將他自身也化為“無”。或許,這“奇點”是維持這具骸骨扭曲特性的關鍵,一旦取走,外界的骨獸會立刻發現他。更或許,這“奇點”本身就是一個陷阱,是這片古戰場更深層次的詭異所在。

他嘗試著分出一縷比發絲還細的神識,小心翼翼地探向那個“奇點”。

就在神識即將接觸的刹那——

“嗡!”

一股無形的、沛莫能禦的吞噬之力陡然傳來!那縷神識如同泥牛入海,瞬間與他失去了聯係,甚至連一絲波動都未曾反饋回來,徹底湮滅!

鐘清羽悶哼一聲,臉色又蒼白了一分。神識受損帶來的刺痛讓他頭腦更加清醒。

不行!以他現在的狀態和手段,根本無法安全地取走或者利用這個“混沌奇點”。它就像一枚藏在堅不可摧保險櫃裡的絕世珍寶,看得見,卻摸不著,強行開啟隻會引火燒身。

外界的骨獸似乎因為久久無法找出目標而變得更加狂躁,它仰天發出無聲的靈魂咆哮,幽綠的眼眶之火猛然大盛,開始引動整個萬骨原的死亡之氣!無數骸骨懸浮而起,如同風暴般環繞著它旋轉,一股毀滅性的能量正在彙聚!

不能再待下去了!這具黑色骸骨也未必能抵擋這蓄力一擊!

鐘清羽眼中閃過一絲不甘和果決。機緣就在眼前,卻咫尺天涯。但他並非毫無收獲,至少他明確了“混沌晶簇”可能存在的形態與地點這類奇異骸骨的核心),以及獲取它所麵臨的巨大挑戰。

他必須立刻離開!活下去,才有機會變得更強,再來收取這份機緣!

就在骨獸凝聚的死亡風暴即將爆發的前一瞬,鐘清羽猛地從黑色骸骨胸腔中竄出,將速度提升到極致,不再顧忌傷勢,向著骨原邊緣,也是記憶中可能與中間區域接壤的方向亡命飛遁!

在他身後,毀滅性的骨白色風暴席卷了他剛才藏身之處,那具奇異的黑色骸骨在風暴中發出不堪重負的“哢嚓”聲,表麵出現了裂痕,但那個微小的“混沌奇點”卻依舊穩固地存在著,仿佛亙古如此。

鐘清羽回頭最後望了一眼那在風暴中若隱若現的黑色骸骨,將其位置死死烙印在腦海深處。

“等著……我一定會回來!”他心中發誓,帶著重傷之軀和集齊大半的築基輔材,以及一個明確卻艱難的目標,衝出了萬骨原,消失在一片扭曲的光影之中。

他的築基之路,隻差這最後、也最艱難的一步。而這一步,注定不會平坦。

喜歡清弦渡凡塵請大家收藏:()清弦渡凡塵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漫畫重啟後,論壇讀者為我哭崩了 年代:穿書八零,軍官老公動心了 在毀滅邊緣開花 夜色拂曉 零域建築師 雪葬紀元 星淵之下:地球的崛起 開局一木筏:大佬的求生日常 山醫逍遙行 漢末三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