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粽子熟嘍!”李帆濤揭開鍋蓋,溫和地笑著喊道。
蒸騰的水氣撲麵,將他鼻梁上的眼鏡片熏成了白色。
略顯滑稽的模樣,引得學生們一陣哄笑。
大鍋一次能蒸100多個粽子,兩次就能蒸完。
王小梅和莊婭負責分,每個孩子先分兩個,粽子大概比成人拳頭略小,吃不了的讓他們帶回家給家裡人。
剝開熱乎乎的箬竹葉,露出淡淡的黃色糯米。
粽子表麵光滑,裡麵夾雜著幾種顏色豆類,箬竹葉的清香與糯米的米香糅合在一起,形成了特有的粽香。
孩子們咬一口自己的勞動成果,真香啊!
“慢點吃,小心燙著嘴巴。”
大石頭小心翼翼給妹妹剝開粽葉,用嘴使勁吹了吹粽子表麵的熱氣,才遞到她手裡囑咐道。
“哥哥,你也吃。”
5歲的小石頭咬上一口,因為剛蒸熟的粽子比較燙,她用舌頭攪動,粽肉不停在嘴裡翻滾打轉。
紅撲撲的臉蛋,麵對美食她眼睛亮晶晶,走近的莊婭忍不住笑著彎腰上手捏臉。
“小石頭,慢點吃不著急。”
“莊老師,我分給您吃。”大石頭懂事,拿起自己麵前剩下那個粽子遞給她。
“不用。你吃吧,老師還不餓。馬上第二鍋就好了。老師吃得比你們快。”莊婭揉揉他的頭發。
山路難行,古隱小學下午放學比外麵的小學要早。
下午四點學生們排隊走出校門。
三位老師各自負責一路護送孩子們回家。
大小石頭兄妹的家最遠,走到最後,莊婭背起小石頭跟在大石頭身後,爬上半山腰的村子。
說是村子,也隻有十幾戶人家零星散落在山腰山腳。
走到一層老舊紅磚房前,放下小石頭,莊婭後背和額頭已經微微出汗。
兄妹倆的父母外出打工,一年難得回來幾次。
原本由70多歲的奶奶照顧,前陣子奶奶因病去世。
他們父母從外地請假回來,在村民幫助下料理了老人的後事之後,為了賺錢養家,無奈再次回到工地。
兄妹便成了無人照料的留守兒童。
平日,附近鄰居叔伯嬸娘哪家殺雞宰鴨,會給兄妹倆送一些過來。
鄰裡鄰居的,總不能看著孩子正是長身體的時候天天吃素。
“莊老師,我給您倒杯水。”
“好,家裡還有米嗎?”莊婭走進廚房,揭開米缸。
還有大概十五到二十斤。能吃上十天半個月。
等自己從縣城回來順帶買些。到時候讓李老師幫忙挑,她是沒那個力氣。
“有的,我和妹妹晚飯在家吃一頓,用不了多少。”
接過水,莊婭挪動由樹乾鋸成的天然木凳坐下。小石頭乖乖拿出繪畫課本,開始做作業。
5歲的她本沒到上小學年紀,莊婭覺得她喜歡讀書,便提前教她識字,學習一年級的課文。
哥哥忙著做飯,妹妹專心寫作業。
莊婭抬眸看向山路儘頭,蜿蜒曲折通向遠方,通向山外的世界。
外麵很喧囂,山村很寧靜。偶爾幾聲公雞嘹亮的雞鳴從陣陣鳥叫聲中傳出。
她雙手托腮,享受這人間難得的美好時光。
簡陋小家,兩個小小身影如隨處可見的野草幼苗,堅強,快樂,茁壯成長。
他們生活過得匱乏,缺少父母陪伴幸好還有老師的愛。
大石頭淘米做飯,摘菜洗菜,年僅12歲的他照顧妹妹,如小大人般有模有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