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眼前這位年輕薑校長的話,李帆濤沒有反駁。
他已經紮根在大山深處20年,記不清送走多少小學畢業的孩子。
47歲,從青年到中年,如此的生活他日複一日,處之坦然。
這世界,有人羨慕繁華,追求花花世界。
他沒有太大追求,畢業初期抱著和其他同學相同想法,先進教師隊伍再考公。
好些同學如願以償離開了教師崗位,進入縣城或者各鄉鎮成為骨乾。
而他,幾次沒能考上索性放棄了最初的念頭。
甘願當一名小學教師,在這大山之中乾到退休。
守護在古隱小學讀書的孩子。
工資待遇不高隻有3000,李帆濤平時十分節省,工資除了留給家裡,偶爾會資助那些需要幫助的孩子。
看過宿舍,薑佑和他來到食堂。
食堂內是水泥抹平的灰色地麵,或許是年頭久,有的地方被踩出凹陷。
兩排老舊長桌,桌麵斑駁卻乾淨整潔。
“李老師,我見學校有食堂,買米和菜的錢是誰在管?”
“以前是我管,莊老師來之後,她年輕腦子轉得快,如今是她在代管。”
“食堂裡麵的米和菜,大多數是我去縣城采購回來,偶爾也在附近村裡跟學生的家長買。”
“山裡人實在,知道我們是老師往往給得多。怪不好意思。”李帆濤嗬嗬笑道。
“你們也是為了孩子,學校食堂的飯菜收費嗎?”
“學校每天提供早餐和中餐,每個學生每天隻收一塊錢。特殊家庭有困難的學生免費。”
每天早上的早餐由李帆濤為學生準備。
偶爾王小梅來得早,會幫著他一起做。
“像莊老師負責那隊孩子,其中有兩兄妹家父母常年在外打工。”
“以前還有個奶奶照顧兄妹倆,前陣子老人去世了,留下這兩個孩子在家,怪可憐的。莊老師對他們就特彆照顧些。”
李帆濤歎道:“哥哥12歲,妹妹才5歲,還沒到上一年級的年齡,每天跟著哥哥來讀書,學校也不收那兩塊錢。”
留守兒童的主要原因,基本上是父母外出打工。
由於工作環境和生活環境等因素,工作單位無法為其子女提供照看或讀書條件。
孩子隻得隨老人在家,直到每年春節回家過年能團聚。
在家賺不到錢,外出賺錢又無法顧家和孩子,這一切又是為了孩子和家。
如此的離彆到底是為了什麼呢?
心底的問題困擾李帆濤至今,沒有人給他答案。
當當當!
教學樓下,王小梅敲響上課鐘聲。
操場上玩耍的學生飛奔回到各自教室。
“薑校長,我還有最後一節課,我先給學生們上課去了。”聽見鐘聲,李帆濤夾起課本朝教室走。
“李老師你忙。我隨便轉轉。”薑佑點頭說道。
他走出校門,抬眼觀望周邊。
發現遠處山頂上有座通信基站,樹木蔥蘢,遮擋了底部的標識,無法分辨到底是哪個運營商。
推測附近的村落應該有寬帶上網。
那麼學校也要裝。
點了根煙,薑佑凝眸考慮接下來要做的事。
改善學校環境,提升教學質量,投錢就可以。有老人李老師代管,他很放心。
老師的工資待遇從本月開始提,每人從原來的工資基礎上各加3000,節假日福利另算。
工資發放從之前每月15號提前到每月2號。
明天他在跟三人說明後,會直接從專用銀行卡向三人轉賬。
學校如今沒有財務。
係統給他新增的卡,專門用於發放老師工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