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朝,彆苑,密室。
燭火通明,將圍坐桌案的幾位守護者的身影投映在牆壁上,隨著火焰輕輕搖曳。
空氣中彌漫著一種經過漫長鋪墊後,即將迎來階段性總結的沉靜與蓄勢待發。
陳穩的目光緩緩掃過張誠、王茹、石墩、錢貴、趙老蔫。
他們的麵容因生命本質的重構而保持著年輕,但眼神深處,卻沉澱著數十載風雨與謀劃留下的睿智與滄桑。
“諸君……”
陳穩開口,聲音平穩而清晰,打破了室內的寂靜。
“自我等轉入暗處,定下‘微觀乾預、星火燎原’之策,至今已十數載。”
“今日,便由我來,做個總結。”
他無需翻閱卷宗,一切進展皆了然於胸。
“文官滲透,我們選定了李沅。”
“此人剛正務實,已從一介新晉官員,得王旦賞識,晉職工部郎中,判吏部南曹。”
“更重要的,是圍繞他,已然形成了一個傾向務實、關注民瘼的小圈子。”
“雖因鐵鴉軍‘幽影’監控,我等主動減少了直接引導,但種子已然播下,其勢自成。”
“此為‘勢’之滲透,根基在於人心向背,鐵鴉軍難察其形,卻終將受其影響。”
張誠微微頷首,補充道:
“李沅及其圈子,對‘天書’之事的清醒認知,便是一例。雖無法力挽狂瀾,卻也在濁流中,守住了一方清明。”
陳穩點頭,繼續道:
“技術播種,成效初顯。”
“改良農具在偽宋部分州縣推廣,取得增產,惠及百姓,更引得地方官員主動尋求‘良法’,為我們後續滲透打開了更寬門路。”
“周淮安、鄭河等技術官吏,雖遇挫折,然誌未泯,仍是埋於偽宋體製內的釘子。”
“趙老蔫所部篩選的新一批惠農工技,已準備就緒,隻待風頭稍緩,便可擇機投放。”
“此乃‘物’之滲透,根基在於民生改善,潤物無聲,鐵鴉軍縱有察覺,亦難完全禁絕。”
趙老蔫接口道:
“偽宋工部架構臃腫,守舊勢力盤根錯節,新技術推行不易。但也正因如此,一旦突破,其效更顯。”
“經濟之謀,已悄然落子。”
陳穩看向錢貴。
“‘南風記’於江南之地,小規模收購生絲、瓷器,動作細微,未引注意。”
“此舉重在理解其經濟運行脈絡,感知其薄弱環節,為未來可能的經濟博弈,積累認知。”
“同時,亦能為我等積累資金,維係據點運作。”
錢貴沉聲道:
“偽宋商稅繁複,胥吏層層盤剝,其經濟肌體看似健壯,實則內裡多有淤塞不通之處。此確可為將來利用之縫隙。”
陳穩的目光轉向石墩。
“海上與北疆,亦有進展。”
“海路證實可行,發現‘流虯群島’,拓展我朝視野與戰略空間,海貿船隊已成功往來高麗、日本,帶回情報與貨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