鹽鐵入庫,內部安防的隱憂也做了初步安排。
陳穩沒有絲毫停歇,立刻將全部精力投入到了焦土鎮當前的頭等大事
——春耕夏種上。
時間不等人,地裡的莊稼是所有人活下去的根本。
新運回來的鐵料第一時間被送到了鐵匠鋪。
焦土鎮唯一的鐵匠,是個沉默寡言、臂膀粗壯的中年漢子,名叫石墩。
原是軍中匠戶出身,手藝紮實。
陳穩將腦海中改進的鋤頭、鐮刀草圖與他細細分說。
“鋤刃要更薄些,角度要俏,入土省力。”
“鐮刀這弧度得改,揮起來要帶風,割麥秸得像切水……”
陳穩一邊說,一邊用手在地上比劃。
8倍的理解和表達能力,讓他能將模糊的概念轉化為鐵匠能夠理解的具體技藝要點。
石墩起初聽得皺眉,覺得這年輕頭領的想法有些天馬行空。
但仔細琢磨,又覺得其中蘊含著奇妙的道理。
他悶頭敲打了幾日,當第一把新式鋤頭和鐮刀出爐時,連他自己都驚訝了。
陳穩拿起新鋤頭,走到一塊尚未深耕的硬地前。
雙臂運力,8倍力量加持下,鋤頭帶著破風聲輕鬆切入土中。
一拉一撬,一大塊板結的土塊就被翻了起來。
效率比舊鋤頭高了何止一倍!
即便是普通鎮民使用,也明顯感覺省力了許多。
“好家夥!這鋤頭真得勁!”
一個老農試著揮舞了幾下,眼睛發亮。
“這鐮刀,看著就快!”
另一個婦人摸著鋒利的刃口,滿臉喜色。
【指導改進農具設計,提升農業基礎效率,實踐應用能力提升8倍加成)!
勤勉點p)+120!】
【當前p:4451】
新農具迅速被批量打造,優先分配給了耕種好手。
陳穩並沒有滿足於此,他深知“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的道理,
但“器”之後,更重要的是“法”。
他整日泡在田間地頭,8倍的觀察力讓他能敏銳地察覺每一寸土地的狀況,不同作物秧苗的長勢差異。
他發現鎮民們沿用的還是老舊粗放的法子,施肥基本靠天,密度全憑經驗。
“這塊地,排水不暢,秧苗根有點泛黃,得在旁邊挖條淺溝。”
“那邊坡地,土薄,肥力不夠,下次施肥得多側重一些。”
“王伯,你這豆苗和其他穀物套種的想法很好,但行距還得寬半尺,不然互相搶陽光肥力。”
他邊走邊看,不時指出問題,提出改進建議。
起初還有人暗自嘀咕這當兵出身的頭領懂什麼農事,但很快他們就閉嘴了。
因為凡是按陳穩說的去調整的地塊,秧苗的長勢肉眼可見地變得更好!
綠油油、挺撅撅,看著就喜人。
陳穩將記憶中有限的農業知識,經過8倍悟性下的直覺總結,發揮到極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