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剿黑風寨的計劃已定,但箭在弦上,卻並未立刻發出。
陳穩深知“磨刀不誤砍柴工”的道理,在發動致命一擊前,必須確保後方穩固。
而眼下焦土鎮最緊迫的內部問題,除了糧食,便是水。
夏季的雨水並不總是可靠,僅靠鎮邊那條水量不大的溪流,灌溉新開墾的田地尚且勉強。
若要支撐不斷增長的人口和未來可能的手工業發展,無異於杯水車薪。
修建一座能夠蓄水、調節水量的水庫或水塘,並開挖引水渠,已成為關乎生存和發展的頭等大事。
於是,在緊張備戰的氣氛中,焦土鎮另一項宏大的工程
——水利建設,也如火如荼地展開了。
這一次,陳穩將8倍能力的重心,放在了技術攻關和組織協調上。
選址是之前就勘察好的,在鎮子上遊一處地勢相對低窪、兩側有山脊環抱的穀地。
理想很豐滿,但現實卻給了所有人一個下馬威。
工程初期,憑借人多勢眾和一股子熱情,清理植被、劃定壩基進展順利。
但到了最關鍵的核心環節——修築夯土壩體時,問題接踵而至。
首先是夯土效率低下。
傳統的木杵夯土,全靠人力反複捶打,進度緩慢。
而且夯出的土層密實度不均,這樣的壩體根本經不起雨水浸泡和衝刷。
“頭兒,這樣不行啊!”
負責這段工程的趙老蔫。
也就是之前小河村那個老獵人,因做事踏實被提拔為小隊頭目。
此刻,他正抹著汗。
愁眉苦臉地對前來巡視的陳穩說。
“兄弟們手都震麻了,一天也夯不了多高,眼看雨季快來了,這壩……”
陳穩看著眼前進展緩慢的堤壩,眉頭微鎖。
他蹲下身,抓起一把夯過的土,在手中撚了撚。
8倍的觸感讓他立刻察覺到土質和密實度的問題。
“工具和方法都得改。”
陳穩站起身,目光投向工坊方向。
“石墩!”
鐵匠石墩小跑過來,他身上也沾滿了泥土。
水利工程需要大量的鐵製工具,他的工坊幾乎是連軸轉。
“石墩,我們需要更重的夯具。”
“用整塊巨石,中間鑿孔,穿上粗木杠,做成需要四人甚至八人抬動的石夯!”
“重量上去,夯擊的效果才能出來!”
陳穩快速說道,腦海中已經浮現出簡易杠杆石夯的構造圖。
石墩眼睛一亮:
“對啊!我怎麼沒想到!還是頭兒你有辦法!我這就帶人去選石頭!”
【洞察工程瓶頸,提出有效工具改良方案,工程技術應用能力提升8倍加成)!勤勉點p)+100!】
【當前p:6541】
工具的問題初步解決,但另一個難題隨之浮現:滲漏。
初步壘起的壩基,在試驗性蓄水後,出現了明顯的滲水現象。
這意味著夯土的密實度和壩基的處理仍然不過關。
“水是留不住的,這壩修了也白修啊!”
一些參與工程的流民開始泄氣,議論紛紛。
陳穩沒有責怪任何人,他再次沉浸到8倍的分析狀態中。
他仔細檢查滲水點,觀察土壤成分,甚至親自下到泥濘的基坑裡。
用手觸摸、用腳踩踏每一寸土層。
“不僅僅是夯實的問題。”
陳穩得出結論。
“這裡的土質偏沙性,黏性不足。”
“需要摻入黏土,並且要在壩體中央加入一層‘防滲心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