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頓了頓,繼續道。
“洛川確有儲備,然多為去歲及今春,為應對朝廷加征及可能之災荒,辛苦積攢之民糧、義倉糧。”
“若大量調出,一旦有事,三縣百姓何以果腹?流民何以安置?”
“軍無糧則散,民無食則亂。”
“此中道理,想必諸位比我更清楚。”
他絕口不提趙匡胤,隻陳述洛川的困難與重要性。
將“擁兵自重”的指控,化解為對防務和民生的合理關切。
王樸沉吟不語。
韓通和張永德也露出思索的神色。
陳穩說的,確實是實情。
洛川的防線壓力,以及其內部治理的成果,都是有目共睹的。
趙匡胤見狀,知道不能再讓陳穩占據道理的上風。
他站起身,向王樸等人拱了拱手,語氣沉痛:
“王先生,諸位將軍。”
“陳防禦使之言,不無道理。”
“然,如今使君病重,國步維艱,正需我等臣工同心協力,共度時艱。”
“若人人皆固守本位,惜兵惜糧,則大局何存?朝廷體統何在?”
他偷換概念,將具體的事務之爭,提升到了“忠君體國”的層麵。
“匡胤不才,願從我步軍儲糧中,再擠出半成,上繳統籌,以應大局!”
他一副顧全大局、忍辱負重的模樣。
他這一表態,立刻讓他身後的將領紛紛附和。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趙指揮使高義!”
“正是!當以大局為重!”
壓力再次回到了陳穩這邊。
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他身上。
看他如何應對這“忠義”的逼迫。
陳穩心中冷笑。
趙匡胤此舉,無非是以退為進,既博取了名聲,又將他架在火上烤。
他若堅持不給,便是罔顧大局。
若給,便是損己利人,尤其是利了趙匡胤。
他緩緩起身,目光掃過全場,最後落在趙匡胤身上。
“趙指揮使深明大義,陳某佩服。”
“既然趙指揮使願額外貢獻半成儲糧……”
他話鋒一轉。
“我洛川,亦非不識大體之輩。”
“這樣吧,”
他仿佛做出了一個艱難的決定。
“靖安軍可再多調一都兵力,協防滏口陘。”
“至於糧草……”
他看向王樸。
“洛川可再出五千石糧食,但需直接運抵滏口陘守軍手中,由韓通將軍派人接收,專糧專用,以確保真正用於邊防。”
“如何?”
他既做出了讓步,顯示了“顧全大局”,又巧妙地避開了將糧草交給趙匡胤或其關聯勢力支配的可能性。
直接將糧食送到了與趙匡胤並非一係、且相對中立的韓通麾下邊防軍手中。
這一手,既堵住了眾人的嘴,又實際維護了自身利益,還隱隱離間了韓通與趙匡胤。
王樸看了看臉色有些難看的趙匡胤,又看了看麵無表情的韓通,心中暗歎一口氣。
“如此……甚好。”
“便依陳防禦使之議。”
一場風波,暫時平息。
但所有人都知道,陳穩與趙匡胤之間的爭鋒,已然徹底公開化,再無轉圜餘地。
會議在一種更加詭異和沉悶的氣氛中結束。
陳穩與趙匡胤幾乎是同時起身,向門外走去。
在門口,兩人再次相遇。
趙匡胤腳步微頓,側頭看向陳穩,臉上擠出一絲笑容,壓低聲音:
“文仲兄,好手段。”
陳穩回以平靜的注視,淡淡道:
“彼此彼此。”
“元朗兄,好算計。”
兩人目光再次碰撞。
這一次,似乎有冰冷的火星濺出。
隨即,各自轉身,走向不同的方向。
涇渭分明。
喜歡開局砍樹,我砍出個五代盛世請大家收藏:()開局砍樹,我砍出個五代盛世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