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歲”的聲浪如同永不停息的潮水,一波接著一波,衝刷著陳橋驛的夜空。
火把被紛紛點燃,跳躍的光焰將一張張激動、狂熱、或是茫然無措的臉映照得明暗不定。
陳穩——此刻或許應稱之為陳帝
——端坐於臨時搬來的帥椅之上,那身明黃色的袍服在火光下流淌著威嚴的光澤。
他抬手,虛按。
沸騰的聲浪漸漸平息,數萬道目光聚焦於他一身,等待著新朝君主的諭令。
空氣中彌漫著硝煙、血腥,以及一種名為“權力”的,令人心悸又迷醉的氣息。
陳穩的目光緩緩掃過下方黑壓壓的軍隊,掃過那些跪伏在地的將領。
最終落在那麵尚未更換,依舊屬於後周的軍旗之上。
他的聲音沉穩,帶著一種不容置疑的力量,清晰地傳遍全場。
“眾卿平身。”
“謝陛下!”
將士們轟然應諾,紛紛起身,但依舊微微垂首,以示恭敬。
“國朝新立,百廢待興,然奸佞未除,天下未安,尚非論功行賞,安享太平之時。”
陳穩的聲音不高,卻帶著金鐵之音,敲擊在每一個人的心頭。
“朕,受命於危難之際,承將士推戴,必以掃平奸佞,安定天下為己任!”
他頓了頓,目光變得銳利。
“傳朕敕令!”
所有將領、軍士無不凜然,屏息凝神。
“第一,即刻起,廢‘顯德’年號,改元‘定鼎’!以此驛為始,昭告天下,大陳立國,萬象更新!”
“第二,原後周軍政體係,暫維舊製,各安其位。凡願歸順大陳,忠於新朝者,朕必一視同仁,量才擢用!”
此言一出,軍中許多原本屬於後周體係的將領和士兵,心中稍安。
新君並未急於清洗,這給了他們緩衝與選擇的機會。
“第三,擢升韓通為殿前都指揮使,總領汴梁及周邊禁軍事務!”
“擢升張永德為侍衛親軍馬步軍都指揮使,協理韓通,穩定京畿防務!”
這兩道任命,如同定海神針,瞬間安撫了在場大部分原後周禁軍的人心。
韓通、張永德本就是軍中宿將,威望素著,由他們出麵穩定局勢,再合適不過。
這也明確傳遞出一個信號:新朝並非要徹底推翻舊有秩序,而是要進行平穩的權力過渡。
“第四,”陳穩的目光轉向一旁麵如死灰,被兩名軍士看管著的趙匡胤及其核心黨羽。
他的聲音冷了下來。
“趙匡胤,勾結妖邪,偽造軍情,意圖篡逆,罪證確鑿!”
“即日起,削去一切官職爵位,押赴……澶州看管,聽候發落!”
“其麾下參與密謀之王審琦、石守信、李處耘等,一並革職拿問!”
他沒有立刻處決趙匡胤。
並非心慈手軟,而是時機未到。
趙匡胤背後站著鐵鴉軍,此人活著,或許還能引出更多關於那“清理計劃”和世界真相的線索。
況且,新朝初立,不宜殺戮過甚,尤其是對趙匡胤這樣在軍中仍有部分影響力的將領。
暫時囚禁,是最穩妥的選擇。
“第五!”陳穩的聲音再次抬高,帶著一種不容置疑的決斷。
“大軍即刻拔營,不必返回澶州,直趨汴梁!”
“朕,要親臨京師,穩定人心,宣示天命所歸!”
“沿途各州縣,敢有阻撓王師,或閉門不納者,以謀逆論處!”
“喏!”
眾將轟然應命,聲震四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