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疆大捷的消息,如同插上了翅膀,由八百裡加急信使,帶著一路煙塵,飛速傳向汴梁。
信使背上的赤色令旗,在寒風中獵獵作響,沿途關卡、驛站見之無不紛紛讓路,優先放行。
每一個看到這代表大勝捷報標誌的人,臉上都露出了振奮與期待的神情。
當渾身塵土、嘴唇乾裂的信使,終於馳入汴梁巍峨的城門,用儘最後力氣高喊出“北疆大捷!陛下親臨陣前,我軍大破契丹,斬首數百,全殲鐵鴉軍一部!”時,整個京城仿佛被投入了一塊巨石的平靜湖麵,瞬間沸騰起來!
消息首先在街市間口耳相傳,迅速蔓延。
茶樓酒肆中,說書人來不及準備醒木,便站在凳子上,激動地向著圍攏過來的民眾,講述著他們剛剛聽來的、已然添油加醋的輝煌戰果。
“陛下神武!親率虎賁,於河穀設伏!”
“那契丹騎兵,被殺得人仰馬翻,哭爹喊娘!”
“還有那些裝神弄鬼的鐵鴉軍妖人,在陛下天威麵前,一個個如同中了邪術,手腳癱軟,被石墩將軍如同砍瓜切菜般,儘數斬於馬下!”
民眾們聽得如癡如醉,歡呼叫好之聲不絕於耳。
新朝初立,外患頻仍,人心難免浮動。
這場及時而至的大捷,尤其是皇帝禦駕親征取得的勝利,極大地提振了民心士氣,驅散了籠罩在京城上空的一絲陰霾。
“陛下萬歲!”
“大陳萬勝!”
不知是誰先喊了一句,很快便彙聚成此起彼伏的聲浪,在汴梁的大街小巷回蕩。
捷報傳入皇城,留守的朝臣們反應各異,但總體是一片歡欣鼓舞。
樞密院內,負責軍務協調的官員們長舒了一口氣,臉上露出了如釋重負的笑容。
“太好了!陛下首戰告捷,北線穩矣!”
“快!將捷報抄錄,即刻明發各部衙及京畿各軍!”
“此乃振奮人心之舉!”
政事堂中,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張誠,正與幾位核心官員處理著堆積如山的文書。
聽到通稟,他放下手中的筆,一直微蹙的眉頭終於舒展了些許。
“陛下安好,便是最大的幸事。”
他沉穩地對左右說道,隨即吩咐。
“捷報既至,當儘快擬旨,嘉獎前線將士,撫恤陣亡者家屬。”
“戶部需提前備好賞賜錢糧,兵部核查軍功,不得有誤。”
“此戰之後,北疆民心亦可稍安,於新政推行大有裨益。”
他考慮得更深,是這場勝利帶來的連鎖效應,以及對整個新朝統治的鞏固。
而在巡察司那戒備森嚴的衙署深處,靖安侯錢貴接到密報時,臉上卻並無太多喜色。
他仔細閱讀著捷報中關於殲滅鐵鴉軍小隊的細節描述,手指輕輕敲打著桌麵。
“果然……他們混在契丹軍中。”
他低聲自語,眼神銳利。
“陛下神威,借勢運破敵,驗證了趙尚書的研究。”
“但這隻是開始。”
他站起身,走到一麵巨大的、標注著各種複雜符號和線條的輿圖前。
輿圖上,不僅標明了契丹、北漢的位置,更在河北成德軍、乃至汴梁城內某些區域,畫著醒目的紅色標記。
“鐵鴉軍此番受挫,其主必不甘心。”
錢貴的聲音冰冷。
“我們監控到的幾處異動,近日愈發頻繁了。”
他指向河北方向。
“成德軍節度使劉延祚,與鐵鴉軍密使的接觸,由暗轉明,其麾下兵馬調動異常,恐有南下之意。”
他又指向北漢。
“北漢境內,疑似鐵鴉軍支援的大批軍械糧草,正在邊境集結。”
最後,他的手指點向汴梁城內某處。
“還有我們那位藏在宮裡的‘寒鴉’……雖然沉寂了幾日,但捷報傳來後,其關聯的一條暗線,突然有了向外傳遞消息的跡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