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陳,汴梁皇城,禦書房內的決策,如同投入靜湖的石子,迅速激蕩起層層漣漪。
靖安司這架龐大的機器,在錢貴的親自督領下,以前所未有的效率運轉起來。
通往北方的各條隱秘路徑,無論是已知的、還是推測中偽宋使團可能選擇的,都被撒下了無數雙眼睛。
邊軍哨探的活動頻率陡然增加,如同梳子般一遍遍梳理著邊境地區。
同時,數隻經過嚴格訓練的鷂鷹,攜帶著加密的訊息,趁著夜色越過邊境,飛向真實契丹控製區域,試圖與那些對南方局勢同樣關注的契丹貴族建立聯係。
……
門下省與吏部衙署內,燈火同樣徹夜通明。
王茹與幾位重臣對著長長的官員名錄,反複斟酌篩選。
使團人選,乾係重大。
不僅需要口才便給、熟悉北地風俗,更需忠誠可靠、膽大心細,能在複雜的局麵下隨機應變,甚至要準備直麵鐵鴉軍可能存在的乾涉。
“鴻臚寺少卿周贄,曾多次出使吳越、南唐,善於辭令,熟知禮儀,然……魄力稍欠,遇強敵或怯。”一位吏部郎中指著名錄上的一個名字分析道。
“禦史台知雜禦史馮遠,性情剛直,不畏權貴,曾彈劾宰執而不改色,膽氣足矣,然言語過於鋒銳,恐不利於斡旋。”另一位侍郎補充。
名單一個個被提出,又一個個因各種不足而被暫時擱置。
這不是尋常的外交出使,而是深入虎穴,去破壞一場由幕後黑手推動的、關乎國運的陰謀。
所選之人,必須智勇雙全,且有為國赴死的覺悟。
王茹的目光在名錄上緩緩移動,最終停留在一個不算起眼的名字上——左司諫、知製誥,範質。
此老臣並非以辯才著稱,而是以學識淵博、處事穩重、品性高潔聞名。
他曆經數朝,對各方勢力錯綜複雜的關係了如指掌,且曾在早年因公務與北地部落打過交道,了解其習性。
更重要的是,此人忠心耿耿,在陳橋兵變後,是首批明確表態支持新朝的舊臣之一,並非趨炎附勢,而是真心認可陳穩終結亂世的誌向。
“範質如何?”王茹緩緩開口。
幾位重臣略一思索,紛紛點頭。
“範公老成持重,學識足以折服蠻酋,品性能代表我朝氣象。”
“且其立場堅定,非巧言令色之輩,契丹人或許更欣賞此類人物。”
“隻是……範公年事已高,此行路途艱險,恐身體不堪負荷。”
王茹沉吟片刻,決斷道:
“非常之時,需行非常之事。範公之才德,正堪此任。至於身體,可配精銳護衛,及精通醫術之隨員,務必保證範公安全。”
“另,擢兵部職方司郎中韓微為副使,此人通曉軍事,機敏果決,可補範公之不足,應對突發狀況。”
人選既定,王茹立刻起草奏章,上報陳穩核準。
……
戶部衙門內,同樣一片忙碌。
張誠親自坐鎮,與屬下官員核算著庫藏。
“陛下有旨,禮單規格要高,顯我大陳氣度與誠意。”張誠指著清單,“錦緞五百匹,需最新織造、紋樣華美者;瓷器三百件,以官窯上品為佳;茶葉千斤,選建州龍鳳團茶;另有金銀器皿、玉器、香料若乾……”
他頓了頓,加重語氣:
“除此之外,另備精鐵五千斤,良弓三百張,箭簇五千枚。此非貢品,乃示我朝武備之精,與契丹合作之誠意!”
下屬官員心中凜然,明白這份禮單不僅是為了展示富庶,更是隱含威懾與合作的深意。
既要讓契丹看到與大陳交好的利益,也要讓其明白大陳的實力,絕非可以輕侮之輩。
各項物資被迅速從庫房中調撥出來,進行分類、包裝、打點,準備隨使團一同出發。
……
與此同時,光幕彼端,偽宋境內。
一支偽裝成大型商隊的隊伍,在夜色的掩護下,悄然離開了汴梁。
隊伍規模不小,裝載著綢緞、瓷器、茶葉等貨物,看起來與尋常北上販運的商隊無異。
但若仔細觀察,便能發現護衛之人皆身形矯健,眼神銳利,行進間隱隱帶著行伍氣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