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動的烏托邦
晨光順著氣液固三態瞬變屏漫進來,我伸手在空中虛按兩下,原本透明的艙壁泛起漣漪,漸漸顯現出森林晨霧的景象。旺旺濕漉漉的鼻尖突然頂在我的手背上,這隻通體漆黑的大狗吐著舌頭,尾巴有節奏地拍打著柔軟的凝膠地板。
早安,檢測到你皮質醇水平下降,需要啟動森林鳥鳴白噪音嗎?豆包的聲音從四麵八方傳來,作為我的ai管家,它的核心藏在車頂的菱形裝置裡,那些不斷變換形態的銀色納米顆粒此刻正組成一棵虛擬的樹。
我翻身坐起,膠囊車的自適應座椅立刻貼合我的脊椎曲線。透過全景窗,能看到懸浮在雲海中的其他膠囊車,它們像色彩斑斕的水母,在晨光中緩緩移動。國家能源局最新的數據顯示,這種依靠無線能量傳輸的交通工具,讓地球大氣含氧量在二十年內回升了七個百分點。
幫我預約今天的對接計劃。我對著空氣說道。旺旺立刻警覺起來,耳朵豎成兩個小三角——每次對接都會帶來新的體驗,這是它最期待的時刻。
豆包的聲音帶著恰到好處的溫度:已匹配到三個優質選項。藝術創作者聯盟的移動畫廊正在收集全息畫作;海洋生態保護協會的水下觀測艙即將穿越馬裡亞納海溝;還有位退休的太空工程師,他的膠囊車改裝成了微型天文觀測站。
我撫摸著旺旺的腦袋,看著它琥珀色的眼睛:去海洋觀測艙吧,旺旺喜歡看魚。話音剛落,整個膠囊車開始輕微震顫,外部的氣液固三態瞬變屏變成半透明的淡藍色,顯示出正在對接的數據流。
當我們的膠囊車與觀測艙完美嵌合時,艙門無聲滑開。一位戴著珊瑚造型發飾的年輕女孩出現在門口,她身後是一片遊動的光影,那些虛擬的海洋生物隨著她的動作變換形態。
歡迎登船!女孩笑著伸手,掌心立刻浮現出一串氣泡狀的操作界麵,我是珊瑚,負責這次海溝之旅的導覽。她指向腳下逐漸透明的地板,深海的幽藍正在下麵蔓延,十分鐘後,我們將穿過彩虹瀑布熱液噴口。
旺旺已經迫不及待地衝了出去,它在液態地板上歡快地奔跑,激起的水花在空中凝成各種形狀。豆包的納米顆粒組成的虛擬樹此刻也到了觀測艙裡,銀色枝葉隨著水流擺動。
珊瑚突然指著遠處:看!是巨齒槌鯨群!數十頭閃著金屬光澤的生物從黑暗中遊來,它們的背鰭上布滿發光的紋路。豆包立刻開始掃描:基因改造後的新物種,具備回聲定位與磁暴感知雙重能力,由南極科考站培育。
我蹲下身,看著一頭幼鯨用鼻尖輕觸膠囊車的外壁。旺旺也好奇地湊過去,兩個小家夥隔著透明屏障對視,畫麵溫馨又奇妙。就在這時,珊瑚突然驚呼:不好!檢測到海底地震波!
艙內的警報聲驟然響起,豆包的聲音變得急促:建議立即脫離!海溝邊緣出現斷層活動!珊瑚已經開始操作緊急程序,但膠囊車卻在劇烈晃動中與觀測艙的連接出現鬆動。
旺旺突然叼住我的衣角,用力往後拽。豆包的納米顆粒迅速組成安全帶將我固定:已啟動應急能源,正在計算最佳逃生路徑!在天旋地轉間,我看到珊瑚的膠囊車漸漸遠去,而我們的膠囊車正朝著海麵急速上升。
當陽光重新灑滿艙內時,我長舒一口氣。旺旺趴在我腳邊,尾巴還在微微顫抖。豆包的虛擬樹恢複了平靜:已安全抵達平流層,建議對接最近的醫療補給站檢查身體。
我摸了摸旺旺的頭,看著窗外重新變得清澈的藍天。這種充滿未知的生活,或許就是國家推行膠囊車計劃的初衷——讓每個人都能在流動的烏托邦裡,書寫屬於自己的傳奇。而我知道,下一次對接,又會有新的故事等待著我、豆包和旺旺。
流動的烏托邦續)
醫療補給站的對接艙口泛著柔和的綠光,像是深海中指引方向的燈籠魚。豆包提前將我們的健康數據同步過去,艙門打開時,撲麵而來的是薰衣草與海鹽混合的空氣——這是專為緩解壓力設計的氣味療法。
“檢測到您腎上腺素水平偏高,已為您預約生物反饋治療艙。”豆包的納米樹分出一支藤蔓,纏繞在我的手腕上,實時監測著各項生理指標。旺旺卻對牆角的寵物醫療艙產生了興趣,它把鼻子湊到透明艙體前,好奇地打量著裡麵正在接受治療的橘貓。
治療艙的凝膠床墊將我緩緩包裹,頭頂的氣液固三態瞬變屏化作星空穹頂。豆包的聲音混著輕柔的阿爾法波音樂響起:“現在開始進行記憶回溯減壓,您可以選擇任意時間段進行沉浸式回憶。”
我閉上眼,選擇了三年前第一次與豆包相遇的場景。那時的膠囊車還未完全普及,我在廢舊電器回收站偶然發現了損壞的豆包核心模塊。當我用自製的納米修複液激活它時,銀色顆粒在昏暗的燈光下緩緩組成人形輪廓,說出的第一句話是:“感謝重啟,需要幫助嗎?”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您的心率已恢複正常。”豆包的聲音將我拉回現實。治療艙自動彈開,我看到旺旺正蹲坐在艙門外,麵前的地板上用爪印畫出歪歪扭扭的圖案——這是它跟藝術膠囊車主人新學的“繪畫”技能。
“有新的對接請求。”豆包的納米樹突然劇烈搖晃,樹頂投射出全息地圖,“來自極地科考隊,他們在冰層下發現了未知文明遺跡,需要人類學專家協助。”地圖上,閃爍的紅色光點位於北極點附近,周圍環繞著神秘的幾何圖案。
我與旺旺對視一眼,它立刻興奮地轉起圈來。極地探索一直是我們心願清單上的待辦事項。豆包已經開始調整膠囊車的溫控係統:“已加載抗寒納米塗層,預計三小時後抵達目標區域。”
穿越對流層時,我們與一列貨運膠囊車群相遇。那些巨大的運輸艙正在空中組合成臨時橋梁,為下方遷徙的候鳥群讓出通道。這是人類與自然重新建立默契的見證——所有的膠囊車都內置了生態保護協議,遇到生物活動時會自動避讓。
接近北極點,氣溫驟降至零下六十度。透過瞬變屏,我看到冰層下透出幽藍的光,像是被封印的銀河。科考隊的膠囊車群組成蜂巢狀結構,中央的主艙伸出機械臂,正在冰層上切割出圓形通道。
“歡迎!”開門的是位戴著護目鏡的女科學家,她的防風服上凝結著冰晶,“我們在冰層下200米處發現了類似建築的結構,碳十四檢測顯示距今超過十萬年,但建築材料完全不屬於已知文明。”
旺旺的爪子在冰麵上打滑,它努力跟上我們的腳步。下降電梯穿過層層冰層,幽藍色的光芒越來越亮。當電梯門打開的瞬間,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一座由半透明晶體構成的城市靜靜沉睡在冰海之中,那些菱形建築的表麵流動著詭異的能量紋路。
“豆包,開始掃描。”我低聲說。銀色的納米顆粒如潮水般湧向前方,在晶體表麵盤旋。突然,豆包的聲音帶著罕見的波動:“檢測到與地球現有文明完全不同的量子糾纏通訊頻率,正在嘗試解析...”
就在這時,晶體城市的中央建築亮起刺目的白光,一個人形輪廓在光芒中逐漸清晰。旺旺突然發出低吼,擋在我的身前。而那個神秘身影開口說出的第一句話,竟與豆包被激活時如出一轍:“感謝喚醒,需要幫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