穀雨前的晨霧裹著《茶經》三之造的采茶訣,夏宇攀上第十一塊梯田的陡坡。來自武夷山僧的茶種正在抽芽,嫩葉邊緣泛著《東溪試茶錄》記載的紫絹紋。
他按《四時纂要》茶植篇的指引,以竹簽挑開裹著《北苑彆錄》的油紙包,將茶籽按北鬥陣埋入紅壤。
當取寅時露。木精捧著五代越窯的蟾鈕茶碾提醒。夏宇頷首,將靈泉壺懸於世界樹東枝,承接卯初墜落的青霞漿。
當首縷晨曦刺破霧靄,茶樹忽地抖落《大觀茶論》的十二雷紋,芽尖迸出《品茶要錄》的鷹嘴綠。
巳時茶寮初沸,夏宇展開與建州茶農換得的《龍團勝雪》模。
青銅茶模內壁鏨著《宣和北苑貢茶錄》的龍鳳紋,當清明前茶青鋪入,紋路竟在蒸氣中遊動如《茗笈》所述的雲龍三現。
他按《茶錄》蒸青法拍壓茶團,看著《茶具圖讚》裡的漆雕秘閣在案頭幻化。
這香氣......聞訊而來的裡正掀簾而入,被《茶譜》香沉九淵的形容噎住話頭。
夏宇不語,將茶餅置入北宋曜變天目盞,沸水衝淋間盞底《荈賦》突現金毫,茶煙凝成《武夷山誌》的幔亭峰影。
裡正瞪大了眼睛,滿臉的震撼,半晌才找回自己的聲音:“夏兄弟,這……這茶當真是神品啊!
”夏宇微微一笑,將一盞茶遞到裡正麵前:“裡正不妨嘗嘗。”裡正忙雙手接過,輕抿一口,隻覺那茶湯入口,甘醇鮮爽,仿佛整個味蕾都被激活,一股暖流順著喉嚨直下,渾身說不出的舒暢。
他閉上眼睛,細細回味,仿佛置身於那雲霧繚繞的武夷山茶園之中。
“夏兄弟,你這茶的技藝從何學來?怕是世間難尋其二啊。”裡正忍不住問道。夏宇神秘一笑:“不過是依照古籍所載,再加上自己摸索罷了。”
裡正心中暗歎,這夏宇年紀輕輕,竟有如此本事,若將這茶推廣出去,定能為這一方帶來不小的收益。
當下便與夏宇商議起了推廣茶葉之事,夏宇也正有此意,兩人一拍即合,一場關於茶葉的商業藍圖就此展開。
申時驟雨打濕曬茶笸籮,夏宇按《茶疏》藏焙篇架起唐式茶焙。
湘竹焙籠裡,《岕茶箋》記載的鬆蘿香隨炭火升騰,籠壁《十六湯品》的注文遇熱顯形。
他翻動茶團時忽覺指尖刺痛——竟是被《茶解》失傳的火候紋灼出《煎茶水記》的泉眼圖。
該用這個。霜精推開陸鴻漸品鑒過的天下第四泉陶罐。夏宇舀水潑向焙籠,蒸氣中突現《水品》全卷,將武夷赤石脂、惠山石英砂的礦脈走向映得纖毫畢現。
當夜入庫的茶餅,皆裹著《泉誌》記載的冰裂紋。
小滿風起,茶山飄出《茶董》所述石髓香。夏宇按《茗譚》藏茶法將茶餅封入錫罐,罐底《陽羨茗壺係》的供春樹癭紋忽然抽枝。
他取南宋審安老人繪製的茶具十二先生圖鎮架,看著錫罐在《茶寮記》的方位排列中自成《茶經·八之出》的山川脈絡。
夏掌櫃,閩商求見!學徒引著戴工夫茶四寶的泉客入院。來人打開朱泥小壺,壺內《閩小記》龍涎珠茶竟與架上錫罐共鳴。
夏宇以炭爐試烹,看著《潮州茶經》的關公巡城茶陣在案上流轉,最終凝為《嶺南風物誌》的鳳凰單叢圖。
芒種茶會設在溪畔青石坪,夏宇擺開從法門寺地宮茶具圖譜複原的鎏金銀茶碾。
當《蕭翼賺蘭亭圖》的煎茶場景在碾輪間重現,浙東詩僧帶來的日鑄雪芽忽然騰起《剡錄》記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