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初,太宗李世民因無傳國玉璽,乃刻數方“受命寶““定命寶“等玉“璽“,貞觀四年(630年),李靖率軍討伐突厥,同年,蕭後與皇孫政道返歸中原,傳國璽歸於李唐,太宗龍顏大悅。
唐末,天下大亂,群雄四起。唐天佑四年(907年),朱全忠廢唐哀帝,奪傳國璽,建後梁。十六年後,李存勖滅後梁,建後唐,傳國璽轉歸後唐。又十三年後,石敬瑭引契丹軍至洛陽,末帝李從珂懷抱傳國璽登玄武樓自焚,傳國璽就此失蹤。
後周太祖郭威時,遍索傳國璽不得,無奈鐫“皇帝神寶“等印璽兩方,一直傳至北宋。北宋哲宗時,有農夫名段義者於耕田時發現傳國璽,送至朝廷。經十三位大學士依據前朝記載多方考證,認定乃始皇帝所製傳國璽。而朝野有識之士多疑其偽。至北宋末年,徽宗好風雅,增刻印璽十方,時人有畫蛇添足之譏,其實徽宗似有淡化傳國璽地位之深意在其中也。
宋靖康元年(1126年),金兵破汴梁,徽欽二帝被掠,“傳國璽“被大金國掠走,其後便銷聲匿跡。
元至元三十一年(1294年),世祖忽必烈殂。“傳國玉璽“忽現於大都,叫賣於市,為權相伯顏命人購得。伯顏曾將蒙元收繳各國之曆代印璽統統磨平,分發給王公大臣刻製私人印章。傳國玉璽亦恐在其中而遭不測。
元至正二十八年(1368年),朱元璋在建康稱帝,號大明,改元洪武。繼而北伐,蒙元棄中原而走漠北,繼續馳騁於萬裡北疆。明初,太祖遣徐達入漠北,窮追猛打遠遁之殘元勢力,其主要目的便是索取傳國玉璽,然最終還是無功而返。
和氏璧是曆史上著名的美玉,在它流傳的數百年間,被奉為“價值連城“玉璽“天下所共傳之寶“。
春秋時,楚人卞和在楚山,一說荊山(今湖北南漳縣)看見有鳳凰棲落在山中的青石板上,依“鳳凰不落無寶之地“之說,他認定山上有寶,經仔細尋找,終於在山中發現一塊玉璞。
卞和將此璞獻給楚厲王。然而經玉工辨認,璞被判定為石頭,厲王以為卞和欺君,下令斷卞和左腳,逐出國都。
武王即位,卞和又將璞玉獻上,玉工仍然認為是石頭,可憐卞和又因欺君之罪被砍去右足。
及楚文王即位,卞和懷揣璞玉在楚山下痛哭了三天三夜,以致滿眼溢血。文王很奇怪,派人問他“天下被削足的人很多,為什麼隻有你如此悲傷?“卞和感歎道“我並不是因為被削足而傷心,而是因為寶石被看作石頭,忠貞之士被當作欺君之臣,是非顛倒而痛心啊!“這次文王直接命人剖璞,結果得到了一塊無瑕的美玉。
為獎勵卞和的忠誠,美玉被命名為“和氏之璧“,這就是後世傳說的和氏璧。
楚王得此美玉,十分愛惜,都舍不得雕琢成器,就奉為寶物珍藏起來。又過了400餘年,楚威王為表彰有功忠臣,特將和氏璧賜予相國昭陽。昭陽率賓客遊赤山時,出玉璧供人觀賞,不料眾人散去後,和氏璧不翼而飛。
50餘年後,趙國人繆賢在集市上用五百金購得一塊玉。令人始料未及的是,經玉工鑒彆,此玉就是失蹤多年的和氏璧。趙惠文王聽說和氏璧在趙國出現,遂據為己有。
秦昭王獲悉此事後,致信趙王說,願以秦國十五座城池換取玉璧。趙王懾於秦國威力,派藺相如奉璧出使秦國。機智過人的藺相如不辱使命,設計取回玉璧,送回趙國。
公元前228年,秦滅趙,和氏璧最終還是落入秦國手中,不幸的是,和氏璧從此從曆史記載中消失了。傳說中秦始皇統一六國後,將和氏璧製成了傳國玉璽。
玉璽是禦璽的誤稱,正確、專業的稱謂寶璽。僅從材料上講,明朝寶璽基本上均是白石、青田石、壽山石。清朝寶璽,材料有玉質、栴檀香木、鎏金、骨質、水晶、石質、竹製、瓷質等等。
清朝二十五國寶,分彆是“大清受命之寶“、“皇帝奉天之寶“、鎏金“大清嗣天子寶“、滿文“皇帝之寶“、栴檀香木“皇帝之寶“、“天子之寶“、“皇帝尊親之寶“、“皇帝親親之寶“、“皇帝行寶“、“皇帝信寶“、“天子行寶“、“天子信寶“、“敬天勤民之寶“、“製誥之寶“、“命之寶“、“垂訓之寶“、“命德之寶““欽文之璽““表章經史之寶“、“巡狩天下之寶“、“討罪安民之寶“、“製馭六師之寶“、“正萬邦之寶“、“正萬民之寶“、“廣運之寶“。
姑且不論傳國玉璽是否是用和氏璧琢製的,秦始皇統一中國後,確實曾令玉工雕琢過一枚皇帝玉璽,稱之為“天子璽“。據史書記載,此璽用陝西藍田白玉雕琢而成,螭虎鈕,一說龍魚鳳鳥鈕玉璽上刻文是丞相李斯以大篆書寫的“受命於天,既壽永昌“八字。
傳國璽自問世後,就開始了富有傳奇色彩的經曆。傳說公元前219年,秦始皇南巡行至洞庭湖時,風浪驟起,所乘之舟行將覆沒。始皇拋傳國玉璽於湖中,祀神鎮浪,方得平安過湖。8年後,當他出行至華陰平舒道時,有人持玉璽站在道中,對始皇侍從說“請將此璽還給祖龍(秦始皇)。“言畢不見蹤影。傳國玉璽複歸於秦。
秦末戰亂,劉邦率兵先入鹹陽。秦亡國之君子嬰將“天子璽“獻給劉邦。劉邦建漢登基,佩此傳國玉璽,號稱“漢傳國璽“。此後玉璽珍藏在長樂宮,成為皇權象征。西漢末王莽篡權,皇帝劉嬰年僅兩歲,玉璽由孝元太後掌管。王莽命安陽侯王舜逼太後交出玉璽,遭太後怒斥。太後怒中擲玉璽於地時,玉璽被摔掉一角,後以金補之,從此留下瑕痕。
王莽敗後,玉璽幾經轉手,最終落到漢光武帝劉秀手裡,並傳於東漢諸帝。東漢末,十常侍作亂,少帝倉皇出逃,來不及帶走玉璽,返宮後發現玉璽失蹤。旋“十八路諸侯討董卓“,孫堅部下在洛陽城南甄宮井中打撈出一宮女屍體,從她頸下錦囊中發現“傳國玉璽“,孫堅私自收起玉璽,並未拿出。不料孫堅軍中有人將此事告知袁紹,袁紹聞之,立即扣押孫堅之妻,逼孫堅交出玉璽。後來袁紹兄弟敗死,“傳國玉璽“複歸漢獻帝。一般來說,後唐李從珂之後,傳國玉璽就已經失蹤,之後的都是偽造的。
喜歡絕世之暗夜至尊請大家收藏:()絕世之暗夜至尊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