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遇春那一嗓子,把所有人的目光都吸引了過去。
朱棡看著這位勇冠三軍的猛將,臉上掛著玩味的笑容。
他沒有直接回答,而是賣了個關子。
“快了。”
“常將軍莫急,仗,有你打的。”
這話一出,徐達等將領也都露出了會心的笑容。
鬼神騎的威力,他們親眼所見。
有此利器在手,何愁大事不成。
……
半月後。
金陵,吳王府。
朱元璋高坐於主位之上,目光如炬,緩緩掃過階下站立的文臣武將。
左側是以李善長、劉伯溫為首的文臣集團。
右側則是以徐達、常遇春為首的武將集團。
所有人都屏息凝神,等待著這位吳王的開口。
他們知道,今天,將有大事發生。
朱元璋沉穩的聲音在大殿中響起。
“自打敗陳友諒,我軍休養生息,已有數月。”
“如今,兵精糧足,士氣高昂。”
他的目光在武將們身上停留了片刻,看到的是一張張渴望戰爭的臉。
“我覺得,是時候,把盤踞在姑蘇的張士誠,給解決了。”
話音剛落,文臣之首的李善長立刻出列。
“大帥英明。”
他躬身一拜,語氣恭敬。
“張士誠占據江南富庶之地,卻不思進取,隻知享樂。此等人物,不足為慮。”
“然,其所占之地,乃我軍心腹大患。”
“唯有先吞並張士誠,整合江南,我等方能積蓄全部力量,北上與元庭一爭高下。”
李善長的話,說出了所有文臣的心聲。
攘外必先安內這個道理,千古不變。
“李先生說得對!”
常遇春猛地一拍大腿,‘砰’的一聲,把旁邊幾個文臣嚇了一跳。
“俺早就看那張士誠不順眼了!”
“一個賣私鹽的販子,也敢稱王?”
他上前一步,滿臉都是按捺不住的戰意。
“大帥,下令吧!”
“俺老常願為先鋒,三日之內,必定拿下湖州,給那張士誠一個下馬威!”
“打完張士誠,咱們就北上乾翻那幫蒙元韃子!”
“助大帥登基稱帝,一統天下!”
“請大帥下令!”
常遇春的話,點燃了所有武將的熱血。
一時間,請戰之聲,響徹大殿。
朱元璋看著眼前這群嗷嗷叫的悍將,臉上露出了滿意的笑容。
他緩緩抬手,虛按一下。
所有人的目光,再次聚焦於他身上,等待著最終的任命。
“此戰,關乎我軍國運。”
朱元璋的聲音變得無比嚴肅。
“經與幾位先生商議,決定儘起大軍二十萬,南下征討。”
二十萬大軍!
殿內眾人心中皆是一凜。
這是繼鄱陽湖水戰之後,吳軍最大規模的一次軍事行動。
足見朱元璋對這一戰的重視。
所有武將都挺直了胸膛,眼神火熱,期待著自己的名字被念到。
朱元璋的目光,緩緩移動,最終落在了隊列前排,那個身姿挺拔的年輕人身上。
“此戰,以晉王朱棡,為征南大將軍,總領二十萬兵馬!”
此言一出,滿座皆驚。
所有人都愣住了。
就連常遇春,都張大了嘴巴,一臉的不可思議。
雖然他之前在鄱陽湖立下過奇功,又練出了一支神鬼莫測的火器騎兵。
但統帥二十萬大軍,這可不是兒戲啊!
一時間,不少老將都下意識地看向徐達。
徐達是朱棡的嶽父,也是軍中宿將,威望極高。
然而,徐達卻麵色如常,仿佛早就料到了一般。
這讓眾人心中的驚愕,又多了幾分。
朱元璋將所有人的反應儘收眼底,他沒有解釋,而是繼續宣布任命。
“以徐達,為征南左副將軍。”
“以湯和,為征南右副將軍。”
“協同大將軍,共滅張賊!”
這個任命,讓眾人稍稍鬆了口氣。
有徐達和湯和這兩位定海神針輔佐,總歸是穩妥了不少。
但主帥畢竟是朱棡。
一個年僅十六歲的少年。
就在眾人心思各異之時,朱棡從隊列中走了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