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重的據點大門將外界永無休止的嘶鳴與撞擊聲隔絕開來,門內卻並非安全的港灣,而更像是一個剛剛經曆血戰、正在艱難舔舐傷口的疲憊獸巢。空氣中彌漫著消毒藥水、血腥味、以及新設備散發的淡淡機油味,混合成一種奇特而壓抑的氣息。
林風手臂上的傷口在小瑤的精心處理下已經得到了控製,特效抗腐蝕藥膏的效果出奇的好,灼痛感大大減輕,隻是皮膚上留下了一片難看的灼痕,如同這次交易留下的屈辱印記。
眾人的目光都落在那堆維克托莉亞送來的“報酬”上。物資很豐厚,甚至超出了最初的約定。大功率發電機沉默而可靠,提供的電力讓核融合核心得以稍作休息,也讓據點內第一次擁有了相對充裕的能源。成箱的鋰礦和高效催化劑是小瑤的最愛,這意味著未來“破甲噬骨釘”和電池的生產效率將大幅提升。燃料和醫療物資更是生存的保障。
但最引人注目的,還是那套“短波通訊中轉設備設計圖”。
這並非成品,而是厚厚一疊極其詳儘的技術圖紙、元件清單和組裝說明。其複雜程度遠超“曙光”激光通訊器,涉及到的知識領域包括無線電原理、信號放大、頻率調製、天線設計等等,對目前的據點來說,無異於天書。
然而,它的意義也無比重大——一旦建成,他們將真正擁有不受“磐石堡壘”乾擾設備影響、能夠進行遠距離通訊的能力!這是擺脫維克托莉亞信息鉗製、真正走向獨立自主的關鍵一步!
“這東西…看得我頭都大了…”阿亮翻著那些寫滿公式和電路圖的紙張,隻覺得眼花繚亂,腦袋發暈。讓他打架乾活還行,搞這種精密技術實在為難他了。
王叔和劉奶奶更是完全插不上手。
小瑤雖然聰明,對生物化學領域頗有天賦,但對無線電工程也是門外漢。
所有人的目光最終都投向了林風。隻有他,以及他腦海中那個神秘的“係統”,才有可能攻克這個難題。
林風沒有推辭。他將所有的圖紙鋪在工坊最大的工作台上,沉浸了進去。係統藍圖庫中確實有相關的技術分支,但大多需要更高的權限和更稀有的材料。維克托莉亞提供的這套設計圖,更像是一種基於舊時代技術、經過“鐵砧”工程師實踐改良的、相對“落後”但更易於實現的方案。
正好適合他們目前的條件!
“我們需要分步驟來。”林風揉了揉發脹的太陽穴,對圍過來的眾人說道,“第一步,搭建最基礎的發信和接收單元,功率不需要大,隻要能覆蓋附近區域,實現據點內部和外部偵查小組的穩定聯絡即可。”
“第二步,製造並架設高效率的定向天線,這是增遠距離的關鍵。”
“第三步,也是最難的,建造信號中轉和放大設備,這樣才能真正實現網絡化通訊。”
“我們現在,從第一步開始。”
他立刻根據圖紙和現有材料,列出了長長的所需元件清單。很多精密電子元件他們都沒有,但維克托莉亞送來的物資裡,竟然包含了好幾箱各種型號的舊時代電子廢件顯然是隨手扔過來湊數的),這成了寶貴的元件來源。
接下來的幾天,據點進入了另一種模式的忙碌。
林風幾乎不吃不喝地泡在工坊裡,對著圖紙,利用工坊的精密製造和焊接功能,一點點地“啃”著那些複雜的電路板。失敗了就重來,元件燒毀了就從廢件堆裡尋找替代品。他的眼睛布滿了血絲,但眼神卻越來越亮。
阿亮和王叔則成了最好的“垃圾佬”和助手。他們按照林風的指示,在堆積如山的電子廢件中翻找著需要的電阻、電容、晶體管、線圈…雖然大多數時候都找不對,但偶爾的發現都能讓林風興奮不已。
小瑤在照顧傷員和處理化學實驗之餘,也努力跟著學習識彆各種電子元件符號,幫忙進行一些簡單的測量和分類工作。劉奶奶則負責大家的夥食和後勤,確保這個“技術攻堅小組”不會餓暈在工坊裡。
淩是恢複最快的一個,她的身體素質極佳。雖然傷勢未愈,但已經可以勉強活動。她無法參與精細的技術工作,便主動接過了警戒和訓練的任務。她拖著傷體,仔細檢查據點的每一處防禦設施,加固薄弱點,甚至開始教導阿亮和王叔一些更專業的戰術動作和配合技巧,為未來可能發生的戰鬥做準備。
期間,外麵的怪物並未散去,依舊持續不斷地衝擊著據點。但失去了“屠戮者”的統領,它們的攻擊變得雜亂無章,缺乏組織。依靠著新到手的充足彈藥維克托莉亞附贈的)和重新充能完畢的“破甲噬骨釘”,據點總算是有驚無險地一次次擊退了進攻。新製造的激光致盲器也在實戰中進行了測試,效果出奇的好,一道強光閃過,往往能讓衝在最前麵的鐮刀怪陷入短暫的混亂和遲疑,為弩箭和步槍射擊創造了寶貴的機會。
這種白天戰鬥、夜晚鑽研技術的高強度生活持續了整整五天。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第六天的傍晚,工坊裡傳來林風一聲如釋重負又充滿興奮的低吼:“成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