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賣會的第二天,蘇七決定回孤兒院看看。
公交車在一聲沉悶的放氣聲中停穩,像是疲憊的旅人終於到達了終點。蘇七提著自己的手提包下車,一股混合著塵土、雜草和遠處農田施肥味道的空氣撲麵而來,熟悉又刺鼻。
她站在那條記憶中的土路口,有些茫然地環顧四周。
印象裡,通往孤兒院的那條路是坑坑窪窪的黃土路,下雨天泥濘不堪,晴天則塵土飛揚。路兩邊是雜亂無章的菜地和幾棟歪歪扭扭的民房。可現在,黃土路變成了平整雖然依舊不寬)的水泥路,路旁的民房大多翻新成了兩層甚至三層的小樓,貼著白色的瓷磚,顯得有些突兀的嶄新。
她沿著水泥路往裡走,腳步不自覺地帶上了幾分遲疑。越靠近孤兒院,那種物是人非的感覺就越發強烈。
記憶中的晨光孤兒院,是兩排低矮的磚瓦房,圍著一個雜草叢生的大院子。鏽跡斑斑的鐵門常年關不嚴實,孩子們總能找到縫隙鑽出去。院牆是紅磚壘的,年久失修,爬滿了枯萎的藤蔓,牆頭上還插著防止人翻越的碎玻璃碴子。
而現在……
蘇七停下腳步,怔怔地看著前方。
白色的嶄新圍牆,一人多高,嚴嚴實實地圍攏著,牆上用明亮的色彩畫著向日葵、小動物和手拉手的小朋友。黑色的電動伸縮門緊閉著,門柱上是燙金的“晨光福利院”幾個大字,在午後的陽光下有些晃眼。透過欄杆縫隙,可以看到裡麵鋪設的彩色塑膠地麵和嶄新的遊樂設施。
乾淨,整潔,規範。
卻陌生得讓她心頭發慌。
這裡,還是她待了十幾年的那個地方嗎?那個冬天灌風、夏天漏雨,卻承載了她所有童年記憶的“家”?
門衛室裡,一個穿著保安製服的年輕小夥探出頭,警惕地打量著她:“你找誰?”
蘇七深吸一口氣,壓下喉嚨裡的哽塞,儘量平靜地說:“你好,我以前是這裡的孩子,今天……回來看看。”
保安將信將疑,還是打了個電話。等待的時間裡,蘇七的目光貪婪地掃視著眼前的一切,試圖從這片嶄新的景象中,摳出一點點過去的影子。
那幾棵老槐樹還在,位置沒變,隻是樹下的土地被硬化了,圍著樹砌了一圈水泥台子,成了供人休息的座位。她記得小時候,她最喜歡爬到最粗的那棵槐樹上,躲在茂密的枝葉後麵,看著院門外人來人往,幻想著自己的父母某一天會突然出現,來接她回家。夏天的時候,樹上會垂下一種叫做“吊死鬼”的毛毛蟲,有一次掉進了她的脖領子裡,嚇得她哇哇大哭,是院長奶奶一邊笑著,一邊幫她小心翼翼地捏出來。
院長奶奶……
想到那個慈祥而堅韌的老人,蘇七的眼眶微微發熱。奶奶總是穿著那件洗得發白的深藍色罩衣,頭發在腦後挽成一個一絲不苟的小髻。她的手很粗糙,布滿了老繭和裂口,但撫摸她的頭頂時,卻異常溫暖。
“小七啊,彆總是一個人悶著,去跟其他孩子玩玩。”奶奶會這樣勸她。
“人這一輩子,沒有過不去的坎兒,骨頭硬一點,總能熬過去。”在她被欺負偷偷哭泣時,奶奶會這樣安慰她。
“好好讀書,書裡有黃金屋,有顏如玉,讀了書,你才能飛出這個院子,去看更大的世界。”在她因為家境想要放棄學業時,奶奶會這樣鼓勵她。
奶奶沒什麼文化,卻用最樸素的言語,給了她麵對苦難的勇氣和向往遠方的力量。可是,奶奶沒能等到她“飛出”院子,就在她初中時積勞成疾病逝了。奶奶走的那天,天陰沉沉的,她跪在奶奶冰冷的手邊,覺得自己的世界也塌了一大半。
後來,孤兒院的日子更難過了。繼任的管理人員遠不如奶奶用心,資金也時常捉襟見肘。她靠著給低年級孩子補習、假期去附近的小餐館洗盤子,勉強維持著學業。就在她以為自己快要撐不下去,高中畢業後就得去打工時,轉機出現了。
先是孤兒院的賬戶上,開始定期收到一筆匿名的捐款,數額不小,指定用於改善孩子們的生活和學習條件。不久後,院長繼任者)找到她,告訴她有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好心人,通過一個基金會,決定資助她完成從高中到大學的所有學業費用。
這筆資助,來得悄無聲息,卻又精準地托住了她即將墜落的命運。學費、書本費、甚至一筆不算多但足以讓她不必為基本生活發愁的補助,都會按時到位。她寫過很多封感謝信,寄到那個名為“辰光基金”的地址,但都石沉大海。她也曾鼓起勇氣問過基金會聯係的工作人員,對方永遠隻有一句禮貌而疏離的回複:“捐贈人希望保持匿名,我們尊重他的意願。”
他或者她)就像黑夜海麵上的一座燈塔,在她最迷茫無助的時候,亮起了指引的光,卻始終隱藏在濃霧之後,不肯顯露真容。
這份恩情,如同刻在她心上的烙印。重生歸來,在暫時解決了眼前的危機後,找到這位神秘恩人,成了她必須完成的心願之一。這次回來,她抱著一絲微弱的希望,或許在曾經生活過的地方,能找到一點被忽略的線索。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是蘇七嗎?”一個溫和的女聲打斷了她的回憶。
蘇七轉頭,看到一位四十多歲、戴著眼鏡、麵容和善的女性從院裡走出來。她是現在的副院長,姓王。
“王院長,您好,我是蘇七。”蘇七收斂心神,露出一個得體的微笑。
王副院長熱情地握住她的手:“哎呀,真是女大十八變,都快認不出來了!回來看看好,回來看看好!快進來!”
跟著王副院長走進電動伸縮門,置身於這個熟悉又陌生的環境裡,蘇七感覺更加恍惚。腳下的彩色塑膠地麵軟綿綿的,孩子們穿著統一的、乾淨整潔的衣服在滑梯和秋千上嬉戲玩鬨,笑聲清脆。主樓外牆貼著米色的瓷磚,窗戶寬大明亮。
王副院長興致勃勃地給她介紹著院裡的變化:“你看這邊,是我們新建的多媒體教室……那邊是圖書室,藏書比以前豐富多了……孩子們現在的住宿條件也好多了,八個人一間,有獨立的衛生間和空調……”
蘇七安靜地聽著,不時點頭附和,心裡卻像被什麼東西堵著。這裡越好,就越襯得她記憶中的那個孤兒院破敗灰暗,也讓她更加清晰地意識到,那段充滿艱辛的歲月,是真的一去不複返了。連帶著院長奶奶的氣息,也似乎被這嶄新的環境徹底抹去了。
“這一切,多虧了那位一直資助我們的先生啊。”王副院長感慨道,語氣裡充滿了感激,“要不是他這些年持續不斷的資金支持,我們哪裡有能力做這些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