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年初四,年的熱鬨還在持續,但走親訪友的高潮稍稍回落。
按照本地習俗,這天是出嫁的閨女回娘家的日子,但對於孟家來說,則是孟禮歡那三個出嫁的姐姐帶著姐夫、孩子回門的日子。
孟家小院從一清早就進入了“戰備”狀態。
王秀娥和韓晶晶天不亮就起來忙活,灶房裡熱氣蒸騰,各種食材的香味比前幾天更加複雜和濃鬱。
孟禮歡也沒閒著,被指揮得團團轉,搬桌子、抬板凳、將堂屋和東屋的炕桌並在一起,拚成一個大長桌,不然根本坐不下那麼多人。
“肉都得再熱一遍,燉爛乎點!”
“海參鮑魚得提前發上!”
“那龍蝦…真就那麼蒸了?不再做個花樣?”王秀娥看著盆裡那隻威風凜凜的大龍蝦,還有點舍不得。
“就清蒸,吃個原味鮮甜!”孟禮歡一錘定音,“姐她們估計都沒見過這玩意兒,就得讓她們見識見識!”
快晌午的時候,院門外就傳來了熱鬨的說笑聲。
大姐孟禮娟、二姐孟禮芬、三姐孟禮英,拖家帶口,提著大包小包的點心、罐頭、水果糖,浩浩蕩蕩地進了院。
三個姐夫跟在後頭,臉上都帶著過年走親戚的標準笑容。
“爸!媽!我們回來了!”
“舅舅!舅媽!過年好!”
孩子們像一群小麻雀,嘰嘰喳喳地叫著撲進來,瞬間就把院子填滿了。
王秀娥和孟繁林笑得合不攏嘴,趕緊把閨女女婿往屋裡讓。
孟禮歡和韓晶晶也笑著迎出來打招呼。
屋裡頓時擠得滿滿登登,寒暄聲、拜年聲、孩子們的打鬨聲混成一片,年味十足。
三個姐姐圍著王秀娥,說著貼心話,打量著母親紅潤的氣色和屋裡屋外明顯的變化,眼裡都是欣慰。
三個姐夫則和孟繁林、孟禮歡坐在一邊,抽煙、喝茶、聊著年景、收成和工作。
大姐夫在鄰村務農,是個老實巴交的莊稼漢;二姐夫在公社的農機站開拖拉機,算是技術工人;三姐夫在縣裡的磚瓦廠上班,是集體戶口。
以往過年聚會,三個姐夫雖然不說,但隱隱地,在城裡磚瓦廠上班的三姐夫自覺見識廣些,言談間會偶爾帶出點優越感。
但今年,情況明顯不同了。
當他們看到孟禮歡隨手放在炕桌上的那盒“大前門”香煙用來待客的),又聽到孟繁林貌似無意地提起今年家裡光景不錯,歡子打漁弄了不少好貨時,眼神都開始有些變化。
尤其是當孟禮歡拿出給外甥外甥女們準備的壓歲錢——每人一張嶄新的五塊錢“大團結”時,連三個姐姐都嚇了一跳!
“歡子!你這是乾啥!給這麼多!”大姐孟禮娟趕緊攔著。
“不多不多,一年到頭了,讓孩子們高興高興。”孟禮歡笑著硬塞到孩子們手裡。這手筆,可比他們當姨父姑姑給的闊氣多了,孩子們攥著錢,眼睛都亮了。
等到中午開飯,那張拚起來的大炕桌被擺得滿滿當當,幾乎看不到桌麵時,三個姐夫的表情已經從驚訝變成了震驚,甚至有點不知所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