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裡的那場風波,像一場突如其來的倒春寒,雖然凍得人渾身發僵,卻也徹底凍死了孟禮歡心裡最後那點不該有的雜草。
他變得越發沉穩,每日裡不是在家陪著老婆孩子,就是去碼頭保養船隻、修補漁網,要麼就扛著冰鑹去江邊安靜地釣會兒魚,話也少了些,但眼神裡的那股勁兒卻更加凝實。
王秀娥和韓晶晶看著他這樣,心疼之餘,也稍稍放下心來。
男人嘛,栽個跟頭不怕,怕的是爬不起來。顯然,她們家的男人,骨頭硬著呢。
日子一晃就到了農曆二月初二,“龍抬頭”。
這天在靠山屯是個大日子。
老人們說,龍王在這天蘇醒抬頭,布雲施雨,萬物複蘇。
對於漁民來說,更是意義非凡,意味著休眠了一冬的大海再次敞開懷抱,新的漁汛即將到來。
天還沒亮,屯子裡就響起了鞭炮聲,比過年時也不遑多讓。
家家戶戶都要炒糖豆、吃豬頭肉,寓意“金豆開花,龍王降雨,肥豬拱門,五穀豐登”。
孟家自然也少不了這一套,王秀娥一大早就炒好了香噴噴的糖豆,韓晶晶也切了一大盤醬好的豬頭肉。
但孟禮歡的心思,早已飛到了海上。
按照老規矩,“龍抬頭”這天,漁民們要舉行祭海儀式,然後就可以擇吉日揚帆出海了,預示著新一年的捕撈正式開始。
吃罷早飯,孟禮歡就帶著孟禮兵、栓柱、老劉等一眾船員,抬著準備好的祭品——整豬頭、大紅公雞、炸好的鯉魚、還有各種餑餑果子,浩浩蕩蕩來到碼頭。
碼頭上已經聚集了不少人,都是屯裡的漁民,人人臉上都帶著期盼和肅穆的神情。兩條“海龍號”並排停靠著,船頭係著的紅布帶在海風中獵獵作響,顯得格外精神。
祭海儀式由屯裡最年長的老漁民主持。在船頭擺好供品,點燃高香,老漁民帶著眾人麵向大海,虔誠叩拜,嘴裡唱著流傳了不知多少輩的古老祭海號子:
“哎——呦——嗨!
龍王爺呦,抬起來頭哎!
風調雨順哎,開海口呦!
保佑俺們哎,討海人呐!
魚蝦滿艙哎,平安歸呦——!”
蒼涼而富有韻律的號子聲在海天之間回蕩,帶著漁民們最樸素的祈願。孟禮歡跟著眾人一起彎腰行禮,心裡也充滿了對大海的敬畏和對新一年的憧憬。
儀式結束後,氣氛頓時活躍起來。大家互相道著“開門紅”、“滿載而歸”的吉利話。孟禮歡看著湛藍的海麵,感受著比冬日柔和了許多的海風,心裡那股出海的渴望再也按捺不住。
“兵子,栓柱哥,劉叔!檢查家夥事兒,咱今天不出遠海,就近轉轉,試試水,討個彩頭!”孟禮歡大手一揮,做出了決定。憋了一冬天,他急需回到那片熟悉的戰場,去感受波濤,去追尋魚群。
“好嘞!”
“就等歡哥你這句話呢!”
眾人早已摩拳擦掌,立刻行動起來。解纜繩,升帆試探性地,主要還是靠機器),發動柴油機。久違的轟鳴聲再次響起,帶著一股令人興奮的力量感。
“海龍號”破開平靜的海麵,緩緩駛離碼頭。岸上,王秀娥、韓晶晶抱著孩子,和眾多漁民家眷一起,目送著船隻遠去,目光裡充滿了期盼和牽掛。
海水是冰冷的深藍色,但空氣中已經沒有了凜冽的寒意。船頭犁開波浪,濺起白色的水花,帶著鹹腥味的海風撲麵而來,孟禮歡站在船頭,深深吸了一口氣,感覺渾身每一個細胞都舒展開來,這才是他該待的地方!
他們並沒有明確的目標,隻是沿著海岸線緩緩航行,觀察著海鳥的動向,測試著船上儀器經過一冬休整後的狀態。收獲並不大,隻網到些零星的小雜魚,但沒人在意,重要的是出來了,感受著大海的脈搏。
中午時分,船航行到一處遠離航道、礁石遍布的海域。這裡水深流急,平時少有漁船過來。孟禮歡正拿著望遠鏡觀察遠處的一片鳥群,眼角的餘光忽然瞥見船側不遠處的海麵上,冒出一個熟悉的、圓滾滾、帶有漂亮斑紋的腦袋。
是那隻玳瑁!它又出現了!
那玳瑁似乎也認出了孟禮歡,並不害怕,反而朝著船遊近了些,昂著頭,發出幾聲輕微的“嗬嗬”聲,然後轉身,朝著東南方向遊去,遊一段,還回頭看看船,仿佛在示意他們跟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