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第21章 組建鄉勇團練_重生明末再造華夏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重生明末再造華夏 > 第一卷 第21章 組建鄉勇團練

第一卷 第21章 組建鄉勇團練(2 / 2)

“是,這是俺娘,這是俺婆娘,這是俺的兩個娃。”

“你多大了?”

“二十四。”

“唔,王阿牛,你願意報名鄉勇團練嗎?”

“鄉勇團練是啥?”

“嗬嗬,你看我們這裡啊,這麼多人住著,外地兵荒馬亂的,保不齊哪天就有土匪強盜流寇甚至韃子打過來,到時候怎麼辦?要麼任人宰割,要麼再次逃跑繼續當難民,這都不行,夏公子打算招募你這樣的年輕力壯的漢子,分發武器,每天操練,組成行伍,保護這個莊園,這就是鄉勇團練,

你報名參加了也相當於保護你娘你婆娘你娃,放心,待遇優厚,不但有糧食,還有薪餉。”

“中!中!俺報名參加!”...

三千多名難民,青中壯年男丁近千人,夏華的鄉勇團練不是什麼人都收的,首先要年輕力壯、身體健康,其次要有家人。有家人,這樣的人才有“軟肋”,不易背叛,也才有勇氣來源,敢於上陣殺敵。如果是孑然一身的光棍一條,就算年輕力壯、身體健康甚至還會武功、強悍能打,夏華的鄉勇團練也不收,這種人,無牽無掛,難以控製,隻能安排去當工人乾活。

經過反複挑選,夏華的團練有了第一批鄉勇,四百多人。

“夏公子好!”

“夏公子好!”

“夏善人好!”...

接連不斷的問好聲中,夏華頻頻微笑點頭地巡視著他的正式開工建設的軍事基地,人多力量大,有了這麼多難民的加入,勞動力完全不是問題了,工匠們需要的小工雜工數量管夠。夏華注意到,越來越多的難民的臉上出現了笑容,先前,他們的臉上基本上隻有悲傷、惶恐、迷茫、呆滯、麻木,現在,他們看到了希望,心裡有了盼頭,自然大不一樣了。

不僅如此,難民們知道自己現在蓋的房子就是自己以後住的,乾起活來自然愈發有勁頭。

夏華的莊園沒有農業,隻有手工業,難民們除了報名參加鄉勇團練的,能乾活的都乾活,包括婦女和大一點的孩子,根據夏華和工匠們的規劃,莊園的外牆環繞整個莊園,內牆則把莊園分為“內園”和“外園”兩部分,內園是夏華團隊核心人員、重要人員及其家眷親屬的居住區,也是以後的“工業區”,外園是給難民普通人居住的。

除了居住用的房舍,莊園裡還要鋪設道路,建立集體食堂、醫館、書塾學堂、公共廁所、各類倉庫、糧倉、武庫、馬廄、牛棚、草料場、養殖場、練武操場、垃圾場、工坊等,還要挖掘排水溝渠和看似畫蛇添足實則有備無患的水井...麻雀雖小,五臟俱全,一切都井井有條。

夕陽西沉,夜幕降臨。

已化為大型工地的莊園場地仍跟白天裡一樣如火如荼,遍地篝火熊熊,火光映空,這些火堆一是給睡覺的難民取暖的,二是照明的,大批的工匠和難民工人正在連夜乾著活,因為夏華招募的工匠是分為晝夜兩班的,難民工人們也被分為晝夜乾活的兩批,從而讓整個工程夜以繼日地進行,以此縮短工期。

雖然這麼做要花更多的錢,但時間更寶貴。

夏華的住處,夏華和曲吉東、翁永祥、楊寧幾人商議著團練鄉勇的武器裝備問題。

他們本就是軍人出身,在這件事上自然是胸有成竹、輕車熟路。

這是一件重大而嚴肅的事,也是一門大學問。

明朝在戰爭史上是個承上啟下的時代,正處於冷熱兵器的交替期,在明朝,曆史悠久的冷兵器已經發展得非常成熟了,同時,新生的熱兵器開始嶄露頭角、發展勢頭迅猛。在冷熱兵器之間如何掌握平衡、取長補短,是個很重大的課題。一味發展熱兵器、完全拋棄冷兵器,那是還沒學會走就想著跑,重視冷兵器、輕視熱兵器,又是抱殘守缺。

這個時代,冷兵器就像一匹成年的狼,熱兵器就像一頭幼年的虎,狼正處於戰鬥力巔峰狀態,虎還沒長大,在很多時候打不過狼,但它一旦長大,必會取代狼成為百獸之王。

夏華的團練目前還做不到全麵普及火器,自己做,暫時沒那條件,買,跟誰買?南京的南明朝廷肯定不會賣,那些軍閥也許會賣,但從他們那裡肯定買不到好貨。

路要一步一步走,飯要一口一口吃,夏華的團練眼下先要搞好冷兵器。

冷兵器裡,刀槍是近身作戰的,弓弩是遠程攻擊的,無疑,遠程攻擊肯定優於近身作戰,但是,製作一把強弓起碼需要兩年,訓練一個合格的弓箭手起碼需要三年,這太慢了,與其慢慢製作強弓、訓練弓箭手,還不如等以後有條件了製造火槍、訓練火槍手。

與弓相比,弩的上手易用程度、精準性、殺傷力超過弓,但製作成本比弓高得多,射速也不如弓,弩的射速一般隻有弓的三四分之一,戰場上用弩不如用弓。

弓弩隻有少數人使用,組建不了弓弩手部隊,夏華的團練隻能在近戰冷兵器上狠下功夫。

近戰冷兵器種類非常多,俗話說“十八般兵器”,實際遠不止十八種,但是,後世網上有句話說得好,“兵器越怪,死得越快”,這句話是完全正確的,那些五花八門、奇形怪狀、腦洞大開的冷兵器絕大部分沒有實戰價值。冷兵器跟火器一樣,都講究製式化,裝備的種類越多,越拉低軍隊的戰鬥力。

大明軍神戚公繼光所著的《練兵實紀》道:“馬上惟利輕捷鋒芒,他如斧、鉞、錘、撾、大刀、鉤鐮之類,膽大藝精能獨馬出入陣中者間或有之,不可以教隊兵,不可堂堂當大敵也”,又道:“又有飛標、毒弩、槍、刀、戈、戟等名不一,皆可俾素習精熟者間或用之,不可以齊大隊,為堂堂陣也”。

戚公的這幾句話總結得非常清楚,那些極有個性、或很拉風或很酷的兵器都不適合普及裝備給士兵們,一來華而不實,二來想要用好這些“非主流”兵器,必須是“膽大藝精”者,可世上哪有那麼多天生神力的奇人異士?裝備這些怪兵器的軍人要麼是軍官將領,要麼就是百裡挑一的精銳、軍中的特種兵,不能把他們的個性化裝備跟普及全軍的製式裝備同日而語。


最新小说: 漫畫重啟後,論壇讀者為我哭崩了 年代:穿書八零,軍官老公動心了 在毀滅邊緣開花 夜色拂曉 零域建築師 雪葬紀元 星淵之下:地球的崛起 開局一木筏:大佬的求生日常 山醫逍遙行 漢末三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