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磐石”基地建立的初步信息共享機製,很快顯現出其價值。
幾天後,何翟添傳來一條加密信息,內容簡潔卻至關重要——
“監測到大規模屍群異常移動,源頭疑似西北方向舊城區,初步判斷總數逾千,移動模式呈現類遷徙性,目前方向東南,平均日推進速度約57公裡。依據當前路徑模型推算,約1520天後可能進入貴我雙方共同關注的緩衝區域。建議提前規劃,加強警戒。另,偵測到該屍群中存在個彆異常高能量反應源,性質不明,標記為高風險。”
這條信息立刻在曙光基地拉響了最高級彆的警報。
“上千規模…類遷徙性…還有異常反應源?”陸岩盯著地圖,手指在西北舊城區到基地所在的東南郊區之間劃出一條線,“這絕不是小打小鬨。如果它們不改變方向,我們必須提前準備。”
江季黎立刻召集核心團隊。
“情報的真實性有待最終確認,但我們不能冒險。”
“陸岩,立刻派出多支偵察小隊,沿西北方向梯次偵察,核實屍群規模、精確路徑和速度。”
“沈工,檢查所有防禦設施,特彆是‘蜂巢’係統,確保處於最佳狀態。”
“婉清,啟動應急醫療預案,清點藥品儲備,準備接收可能的大規模傷員。同時,通知西山營地和南湖漁村,共享這條預警信息,建議他們同樣做好準備。”
基地再次高效運轉起來。
這一次,不再是應對迫在眉睫的攻擊,而是為了一場可能到來的風暴進行未雨綢繆的準備。
貢獻度製度在此刻發揮了作用,高風險的外出偵察任務提供了極高的點數獎勵,吸引了有經驗的隊員主動請纓。
另一方麵,來自“磐石”的常規信息交換中也夾雜著一些看似不起眼的“附加信息”。
其中一條提到,在通往舊城區的方向上,有一處中型社區圖書館,據信保存尚算完整,且因其地理位置相對偏僻,未被大規模洗劫。
“圖書館…”
江季黎心動了。
裡麵可能保存著珍貴的知識——不僅僅是文學小說,更可能有實用技術手冊、本地植物誌、醫藥典籍、甚至城市建設檔案和地圖。
這些對於基地的長期發展至關重要,其價值不亞於食物和藥品。
“我們必須趕在那股屍潮波及之前,拿下那裡。”
她下定決心。
一場以獲取知識為目標的遠征計劃迅速製定。
由陸岩親自帶隊,成員包括趙小玥負責路徑偵察和預警)、沈鴻負責評估和搬運技術類書籍)、以及一支精銳的戰鬥小組。
考慮到圖書館的特殊性,行動強調速度和精準,儘量避免與大股喪屍糾纏。
出發前,江季黎特彆囑咐沈鴻和趙小玥:“優先搜尋以下類彆:農業種植、醫藥衛生、化學化工、機械製造、土木工程、本地地理和曆史檔案。小玥,注意尋找建築結構圖,也許能找到我們不知道的密室或通道。”
遠征小隊利用黎明前的黑暗悄然出發。
憑借趙小玥出色的偵察和陸岩謹慎的指揮,他們成功繞開了幾股零散的喪屍,抵達了目標圖書館。
圖書館果然如情報所示,外部略顯破敗,但主體結構完好,大門甚至沒有被強行破壞的痕跡。
沈鴻利用工具巧妙地打開了門鎖。
內部彌漫著灰塵和紙張黴變的氣味,但書架大多整齊,書籍保存程度出乎意料的好。
小隊立刻按計劃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