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曉號”全速行駛,直到將零點哨站那片區域遠遠甩在身後,徹底消失在彌漫著塵埃的地平線下,三人才稍稍鬆了口氣,但神經依舊緊繃。
地底那驚心動魄的逃亡和詭異莫測的低語,如同冰冷的刻痕,深深留在每個人的記憶裡。
他們找到一處相對隱蔽的、半塌陷的公路涵洞作為臨時落腳點。
車輛熄火,外部偽裝網鋪設完畢,趙小玥在外圍布置了簡易的震動和熱能警報器,三人則擠在車內,迫不及待地開始研究那份用命換來的數據。
沈鴻將便攜存儲器連接上車載電腦,深吸一口氣,開始解密和讀取。
數據量龐大得超乎想象,而且結構極其複雜,層層加密,很多文件的格式都非常古老冷門。
“陳明遠的研究…太超前了,也太龐雜了。”沈鴻一邊快速操作,一邊驚歎,“不僅僅是生物學、能量學,還涉及了信息理論、量子場論甚至…哲學層麵的一些思考。”
大量的數據是實驗記錄、觀測數據和複雜晦澀的理論推導,短時間內難以完全理解。
但很快,幾個關鍵點被篩選出來:
第一,“搖籃”的本質。陳明遠將其定義為一種“跨維度的信息同化協議”,並非單純的外星入侵或人工智能叛變。
它更像是一種強製性的“標準化”過程,旨在將接觸到的所有物質和意識,按照某種未知的“藍圖”進行重塑,消除一切“不兼容”和“無序”。
節點、機械軍團、晶簇,都是這個協議的執行工具和副產品。
第二,“傾聽者”與“通道”。“傾聽者”被描述為具有特殊神經結構的人類,能夠感知並一定程度上解析“搖籃”協議的信息流而不被立刻同化,他們可能是對抗甚至利用“搖籃”的關鍵。
“通道”則更不穩定,通常是遭受過強烈晶碎能量衝擊或精神創傷的個體,他們無意識地為“搖籃”協議打開單向的信息滲透缺口,容易被操控,但也可能成為“傾聽者”感知網絡的橋梁。
陳明遠的數據暗示,通過特定的訓練和刺激,“通道”有可能向“傾聽者”轉變。
第三,“諾亞之種”。這枚種子是陳明遠參與的某個秘密項目的最終成果,旨在創造一種能夠抵抗“同化協議”、保存原生地球生命基因的“生命錨點”。
它內部蘊含的能量簽名與“搖籃”協議部分同源卻相位相反,能有效排斥晶碎能量的侵蝕,並在小範圍內形成穩定的“生命場”。
陳明遠認為它是“重啟”的關鍵之一。
第四,“磐石”的陰影。在最後一段加密極深的日誌中,陳明遠提到,他的研究引起了某個“務實而冷酷”的幸存者組織的覬覦,他們試圖搶奪初步成果,用於軍事化和控製目的,這加速了他的撤離和隱藏。
雖然沒有明確點名,但所有描述都直指何翟添的“磐石”基地!
看到這裡,三人背後都升起一股寒意。
何翟添對技術的貪婪和掌控欲,原來早已有之!
“我們必須儘快趕回去!”江季黎立刻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何翟添很可能已經猜到了我們此行的部分目的,甚至可能趁我們不在,對基地下手!”
就在這時,負責警戒的趙小玥突然低呼:“警報!兩點鐘方向,約一點五公裡,有高速移動的熱源信號!數量三!正在快速接近!不是變異體…是車輛!”
“磐石”的人!他們果然一直跟著!
“準備戰鬥!上車!”
江季黎沒有絲毫猶豫,立刻發動引擎。
“破曉號”猛地衝出涵洞,但對方顯然早有準備,三輛明顯經過改裝、速度更快的“磐石”輕型裝甲車已經從側翼包抄過來,車頂的重機槍噴吐出火舌!
砰砰砰!子彈密集地打在“破曉號”的附加裝甲上,發出震耳欲聾的爆響!車輛劇烈搖晃。
“甩掉他們!”
江季黎猛打方向盤,試圖利用複雜地形擺脫。
但對方的駕駛技術極其精湛,配合默契,始終死死咬住,火力凶猛無比。
一枚火箭彈拖著尾焰呼嘯而來!
“火箭彈!”趙小玥尖叫。
江季黎一個極限的甩尾漂移,火箭彈擦著車尾飛過,在遠處炸起一團火球!衝擊波讓車輛再次失控般顛簸。
“這樣不行!他們的車更快火力更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