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論上的可能,與現實的實施之間,橫亙著巨大的鴻溝。
沈鴻的團隊基於林默的感知數據和“火種”中的邊緣理論,構建了數個關於“意識碎片共振放大”的數學模型。
但這些模型無一例外地指向同一個結論:操作的成功率低得令人絕望,且對執行者——林默——的精神穩定性要求極高,稍有不慎,就可能被何翟添混亂而痛苦的情緒洪流反噬,甚至可能被他體內那蟄伏的秩序烙印順著共振連接反向侵蝕。
“這就像讓你用一根蛛絲,去攪動一座即將噴發的火山。”蘇婉清看著初步的風險評估報告,眉頭緊鎖,“林默,你的精神海尚未痊愈,承受不住這種量級的衝擊。”
林默沉默地看著全息投影上那些複雜而危險的曲線。
他能感覺到蘇婉清的擔憂,也能理解沈鴻團隊麵臨的困境。
但遠方那不斷迫近的銀色陰影,如同達摩克利斯之劍,懸在每個人的頭頂。
“我們…沒有更好的選擇了,蘇姐。”林默的聲音很輕,卻帶著不容置疑的堅定,“常規的防禦在潮汐麵前毫無意義。規則層麵的對抗,是我們唯一的希望。而現在,這條看似荊棘遍布的路,可能是希望唯一的方向。”
他頓了頓,看向醫療隔離室:“而且,這不隻是為了基地。也是為了他…何翟添。如果他的意識徹底複蘇,卻發現自己成為了毀滅一切的幫凶,那對他而言,將是比死亡更殘酷的結局。我們必須嘗試給他,也給我們自己,一個不同的可能。”
蘇婉清看著他眼中那混合著疲憊與決然的光芒,最終歎了口氣,不再勸阻。
她知道,當林默露出這種眼神時,任何言語都已無法動搖他的意誌。
技術核心區內,沈鴻團隊開始進行極限壓縮的模擬測試。
他們利用林默之前乾擾行動中收集到的秩序烙印反噬數據,以及何翟添意識碎片輻射的樣本,在封閉的能量場中嘗試複現“共振放大”效應。
結果慘不忍睹——模擬中的“林默意識體”在十次嘗試中崩潰了七次,被秩序烙印汙染了兩次,僅有一次取得了微不足道的、持續不到零點一秒的乾擾效果。
“我們需要一個‘錨點’!”沈鴻抓著自己本就稀疏的頭發,雙眼通紅,“一個能在意識風暴中保持你自我認知不迷失的支點!一個足夠堅固、足夠清晰的‘坐標’!”
林默閉上眼睛,意識沉入體內。
暗金色的核心緩緩旋轉,散發著溫暖而堅韌的光芒。
這調和之力源於他與地脈的連接,源於他對生命與平衡的守護信念,源於…他與江季黎、蘇婉清、陸岩、趙小玥…與整個“玄武”基地所有人的羈絆。
這些,是他的力量之源,也是他的“錨”。
“我有‘錨’。”林默睜開眼,肯定地說,“但我需要更精確地定位何翟添意識碎片中,那些對秩序最具‘乾擾性’的特定情緒節點。憤怒?痛苦?還是…彆的什麼?”
他再次將感知投向那片灰色的意識荒原。
這一次,他不再被動承受碎憶的衝刷,而是主動地、小心翼翼地引導著一縷極其細微的調和之力,如同探針般,輕輕觸碰那些翻湧的情緒碎片。
…觸碰到了灼熱的憤怒,源於信任的崩塌…秩序烙印泛起冰冷的漣漪…
…掠過深不見底的絕望,源於力量的失控與自我的迷失…烙印微微震顫…
…最終,停留在一片尖銳的、幾乎凝成實質的哀慟上——那是關於“失去”的痛,關於一個無法挽回的回眸…
就在調和之力接觸到這片哀慟碎片的瞬間,異變陡生!
那一直沉寂的秩序烙印,猛地爆發出遠超預期的排斥力!
仿佛觸碰到了其最不能容忍的“禁忌”!
與此同時,那片哀慟碎片並未被放大,反而像是被刺痛般劇烈收縮,連帶何翟添那淡薄的光影都蜷縮得更緊,傳遞出強烈的抗拒與痛苦!
“不行!這種強度的情緒,對他本身的意識傷害太大!”
林默立刻切斷了連接,臉色發白。
他意識到,何翟添意識深處最脆弱、也最敏感的部分,恰恰可能是秩序烙印防禦最嚴密、也最容易對其造成二次傷害的區域。
此路不通。
他們必須找到一種更溫和、更巧妙的方式,一種既能引起秩序邏輯衝突,又不會過度刺激何翟添本身意識的方法。
沈鴻那邊也傳來了壞消息:潮汐的推進速度,經過短暫的細微調整後,似乎再次穩定下來,並且…其規則覆寫的“分辨率”似乎在緩慢提升,意味著它對複雜結構的同化效率正在變得更高。
時間,越來越少了。
弦的彼端,連接著危機與希望,而他們,尚未找到安全行走於這條荊棘之路的方法。
喜歡末世曙光:女王的煉金方舟請大家收藏:()末世曙光:女王的煉金方舟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