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嫦,滬海電視台的主持人,調解過許多家庭矛盾,已經漸漸有了幾分“知心大姐姐”的名頭。
楊星,作家,最近在構思一部關於滇南知青的小說,主要是反映這些知青回到滬海之後麵臨的家庭變故,旨在呼籲他們善待家庭子女。
兩個人是好朋友,兩家人也經常會聚在一起吃飯閒聊。
沈江和何玫找到的便是賈嫦,從賈嫦以往的戰績來看,她還沒有過失手的記錄,找到這個人,把兒子認回來的可能會變大很多。
鈔票是不用花的,但需要露臉上鏡;這是一個大眾天然感興趣的話題,會有很高的收視率。
兩個人和賈嫦說了大概的狀況,隱藏了一些,但賈嫦一聽說這兩個人是離婚還各自組建了家庭,並有了新的子女,就知道那個考上震旦的少年度過了怎樣艱難的歲月。
“還是滬海的理科高考狀元?”賈嫦敏銳地抓住了關鍵詞。
“對的阿姐。”沈江連忙說道。
賈嫦臉上陰晴變換,這種理科思維的小夥子可能會很難被打動,沒有公式,沒有標準答案,可能還會對之前語文的閱讀理解深惡痛絕。
但好像挺有挑戰性,賈嫦決定試一試,特彆是好友楊星在準備一部寫滇南知青返城後的小說,這是非常難得的素材,錯過了就再也沒有了。
“我來試試吧。我要先準備一下,準備完成後會去找你們,約個時間,我們一起去震旦。”
“麻煩您了。”沈江和何玫千恩萬謝,想著過一段時間看賈嫦發力,讓兒子對他們的態度回轉。
剛把兩個人送走,好幾個人圍了上來:“阿姐,這次是什麼要求?”
“夫妻離婚,想認回兒子。”賈嫦留下了關鍵詞“理科高考狀元”,以避免走漏風聲;等到節目做出來,再把高考狀元的名號放出來,效果會更好,收視率一定會很高。
但她在第一時間便告知了楊星,讓他跟著一起去。
“什麼?滇南知青的子女考上了震旦?還是在父母離異的前提下?好,好,好!我是一定要去了!”
楊星書裡寫了幾個知青子女,他們的成長並沒有那麼順利,能成功留在滬海,有一份正經的工作都是奢望,沒想到啊沒想到,竟然還真有人橫空出世;楊星更希望其他人能有沈墨這種際遇,考不上震旦不要緊,至少有一份安身立命的工作。
“天然的話題。”賈嫦笑眯眯地說道:“據說啊,還是咱們滬海的理科高考狀元。”
“高考狀元……”楊星念叨著這個很有噱頭的稱呼,急忙開始翻報紙;找到夏天的報紙,他念叨著:“叫沈墨,對吧?”
“哦喲,老楊,你還能當場查資料?”賈嫦揶揄了他一句。
楊星擦了一下腦門,隨著年紀的增長,頭發也變得稀少,腦門也愈發鋥亮,有了汗水浸潤,好似更亮了。
但這並不影響他的心情,相反他更加興奮:“阿姐,我訂了報紙就是為了這個用的,不知道什麼時候就要往前追溯,總要有點事實依據嘛。”
“聰明絕頂了呀。”
楊星不以為意:“阿姐,秋天了,請你吃大閘蟹好不啦?”
“可以的呀!兩家人一起,熱鬨!”賈嫦很喜歡吃大閘蟹,這是她每年秋天的保留美食。
沈川回到家裡,神神秘秘地和許月芳說了這個事情。
許月芳立刻讓他去找沈墨:“趕快去震旦,和小墨講一下,這是電視台。”
沈川便趕緊上了公交,往震旦去;他拿不定主意,但知道聽老婆的準沒錯,麵臨這種事情的時候,沈川已經不敢自己拿主意了。
幸好之前送侄子進過宿舍,他還能知道門牌號,但想進去的時候被看宿舍的嬢嬢給攔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