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省發改委的辦公室比林辰在青山縣的寬敞許多,視野開闊,可以俯瞰大半個省城。但林辰清楚,這裡的暗流比縣裡更加洶湧。
第一天上班,他就感受到了微妙的氣氛。同事們表麵熱情,眼神卻帶著審視與戒備。分管領導是個即將退休的老主任,態度不冷不熱,顯然對空降的年輕副手心存芥蒂。
“小林啊,先熟悉熟悉情況。”老主任遞過一遝文件,“這些是近期重點項目,看看有什麼想法。”
文件大多是些常規項目,但林辰敏銳地發現幾個問題:有的重複建設,有的脫離實際,還有的明顯偏向某些利益集團。
中午在食堂,幾個年輕同事主動與他同桌。閒聊中,林辰了解到省發改委的複雜生態:派係林立,關係盤根錯節,很多項目背後都有看不見的手在操控。
“林主任,聽說您在青山縣搞得風生水起?”一個年輕科長試探地問。
林辰謙虛道:“都是同誌們共同努力的結果。”
另一個女同事壓低聲音:“省裡和縣裡不一樣。這裡啊,有時候做事不如會做人。”
這話中的暗示讓林辰警醒。他感謝他們的提醒,但心中已有打算——既要會做人,更要會做事。
下午,葉瑾瑜來電:“怎麼樣?還適應嗎?”
“正在熟悉情況。”林辰回答,“比想象中複雜。”
葉瑾瑜輕笑:“這才剛開始。晚上有個接待,你陪我參加。”
接待宴設在省城最高檔的酒店。葉瑾瑜一襲深藍套裝,氣質非凡,成為全場焦點。她從容周旋於各色人物之間,時而嚴肅討論工作,時而風趣調節氣氛。
林辰跟在她身邊,學習省級層麵的交際藝術。他注意到,葉瑾瑜對每個人的背景、喜好都了如指掌,談話總能切中要害。
“這位是國土廳王副廳長。”葉瑾瑜為林辰引薦,“你們有個項目需要國土廳支持。”
王副廳長打量林辰:“年輕人很有為啊。不過省裡的項目可比縣裡複雜得多。”
話中帶刺,林辰不卑不亢地回應:“複雜才有挑戰。還請王廳長多指導。”
葉瑾瑜適時插話:“老王,小林可是實乾派。你在青山縣看過的新城建設,就是他一手抓的。”
王副廳長態度稍緩:“哦?那個項目確實不錯。”
宴會結束,葉瑾瑜送林辰回宿舍。車上,她點評今晚的表現:“整體不錯,但對李處長可以更熱情些。他管項目審批,很關鍵。”
林辰受教:“記住了。”
葉瑾瑜忽然問:“你和慕容晚晴還有聯係嗎?”
林辰一怔:“偶爾。怎麼了?”
“她最近和省裡某些人走得很近。”葉瑾瑜語氣平淡,“提醒她注意分寸。省城不比地方,一舉一動都有人看著。”
這個提醒讓林辰心生感激。他知道,葉瑾瑜是在用她的方式保護他們。
第二天,林辰開始正式工作。他選擇了一個看似普通的項目作為突破口——全省老舊小區改造。
這個項目資金需求大,見效慢,以往不太受重視。但林辰深知其民生意義,更看中其帶動效應。
他親自帶隊調研,走訪了十幾個小區,聽取居民意見。發現主要問題不是資金,而是協調難度大——水電氣網各部門各自為政,難以形成合力。
林辰創新性地提出“一攬子”解決方案:由發改委牽頭,各部門協同推進,資金打包使用。這個方案得到基層歡迎,卻遭到部門反對。
第一次協調會就火藥味十足。電力公司代表首先發難:“我們的管網改造有自己的計劃,不能打亂節奏。”
水務公司跟進:“而且資金打包,怎麼確保專款專用?”
林辰冷靜應對:“計劃可以調整,關鍵是效率。資金使用可以建立共管賬戶,透明操作。”
雙方爭執不下,會議不歡而散。
當晚,林辰請教葉瑾瑜。她聽後一笑:“典型的部門主義。你這樣...”
她授意一番,林辰茅塞頓開。
第二天,林辰改變策略。他不再召開協調會,而是分彆拜訪各部門一把手,從他們的利益訴求出發,調整方案。
對電力公司,他承諾改造後電費收入增加;對水務公司,他保證項目帶來政策優惠;對通信公司,他提出共享基礎設施節省成本。
同時,他請葉瑾瑜出麵,邀請分管副省長召開現場會,給項目站台。
軟硬兼施下,各部門態度轉變,方案順利通過。老舊小區改造項目成為省裡標杆,林辰也站穩了腳跟。
項目成功後,林辰收到一個意外邀請——周明從拘留所寄來信,請求見麵。
帶著戒備,林辰來到看守所。周明瘦了不少,但眼神更加陰沉。
“林縣長,不,林主任。”周明咧嘴一笑,“恭喜高升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