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鳳胎的滿月宴,低調卻難掩其份量,在京城一個不對外營業的私人園林會所舉行。沒有媒體,沒有無關賓客,到場者無一不是林、羅兩家核心圈層與真正意義上的通家之好。林承誌與林守玉這兩個名字,伴隨著兩位老爺子的親臨賜名,已在一定層麵傳開,象征著林羅聯盟進入了一個血脈相連、根基更為深厚的新階段。
林辰短暫地沉浸在初為人父的喜悅與家族傳承的莊重感中,但他深知,省裡那盤未下完的棋,還在等著他。滿月宴後不久,將妻兒妥善安頓,他便告彆了祖父與羅老,再次登上了返回任所的航班。
飛機舷窗外,雲海翻騰。林辰閉目養神,腦海中卻清晰地回放著“紅旗煤化”事件的每一個細節,那些激動而茫然的麵孔,那些被煽動起來的輿論,以及最終功敗垂成的挫敗感。這一次,他沒有憤怒,沒有焦躁,隻有冷靜的複盤。挫折如同一塊堅硬的磨刀石,磨掉了他部分過於外露的鋒芒,卻讓他的意誌和內裡變得更加堅韌和清醒。
他意識到,在地方主政,光有宏大的戰略和來自上層的支持是遠遠不夠的。更需要的是對基層複雜生態的深刻理解,對人心向背的精準把握,以及將政策轉化為民眾切實獲得感的執行藝術。他之前的失誤,在於將經濟賬算得太清楚,卻忽略了更重要的政治賬和人心賬。
重返省政府大樓,林辰能感覺到氣氛的微妙變化。表麵的恭敬依舊,但那種因他受挫而產生的觀望和疏離感並未完全消散。他沒有急於表態,也沒有立刻重啟那些被擱置的激進改革方案,而是以一種更沉穩、更務實的姿態,重新投入工作。
他召開的第一個會議,並非關於某個具體項目,而是牽頭組織發改、工信、人社、財政等多個部門,共同研究製定《全省傳統產業工人技能轉型與再就業支持體係建設指導意見》。他不再提“關停並轉”之類的敏感詞彙,而是將重點放在了“轉型”、“培訓”和“保障”上,著眼於解決“紅旗煤化”事件暴露出的最核心問題——人的出路。
他親自參與草案的討論,要求政策必須細化到培訓補貼標準、技能認證渠道、新興產業崗位對接等具體環節,並且強調要充分發揮市場力量,鼓勵聯盟旗下的企業及其他社會資本參與建立實訓基地。這份指導意見,不再是他個人意誌的體現,而是凝聚了多個部門共識、更具操作性的解決方案。
同時,他對“風光儲”等已落地項目的關注點也發生了變化。他不再僅僅聽取進度彙報,而是更頻繁地深入一線,檢查征地補償款是否足額、及時發放到村民手中,了解項目為當地帶來了多少臨時和長期就業崗位,甚至關心起配套的道路、水電等基礎設施改善情況。他讓秘書詳細記錄每個項目帶動本地就業和關聯產業發展的具體數據。
這種轉變,看似慢了,卻更接地氣,也更能積累實實在在的政績和口碑。
數周後,在一次省委常委會上,討論到某個地級市因環保問題被問責的議題時,林辰沒有像以往那樣直接強調追責和關停,而是結合他近期調研的思考,提出了一個“分類施策、梯度轉移、就業先行”的建議。
“……對於確實需要退出的落後產能,我們不能一關了之,更要算好‘民生賬’。建議由省裡統籌,建立跨區域的產業承接和就業協作機製,引導這些企業的設備和部分熟練工人,有序轉移到省內還有環境容量的合規園區,或者轉向環保設施運營、循環經濟等相關領域。這樣既解決了環保壓力,也保住了產業工人的飯碗,避免了社會震蕩。”
這番發言,既有高度,又貼合實際,尤其是提出了具體的路徑,顯示出他對複雜問題處理能力的顯著提升。幾位之前對他持保留態度的常委,也微微頷首表示認可。
省委書記在總結時,特意提到了林辰的建議,肯定其“體現了底線思維和係統觀念”,要求相關部門研究落實。
這看似平常的肯定,在官場中卻是一個明確的信號——林辰已經從之前的挫折中走了出來,並且以更加成熟、更具建設性的姿態,重新贏得了核心圈的認可。
會議結束後,林辰回到辦公室,接到了羅薔薔發來的視頻通話。屏幕上,她抱著女兒林守玉,兒子林承誌則由保姆抱著在一旁咿呀學語。背景是家中溫馨的布置。
“省裡今天天氣怎麼樣?”羅薔薔微笑著問,絕口不提工作,隻聊家常。
“還不錯,剛開完會。”林辰看著屏幕裡的兒女,臉上不自覺地帶上了柔和的笑意,“守玉好像又胖了點,承誌今天乖不乖?”
“都挺好,就是承誌有點鬨覺……”羅薔薔輕聲細語地說著孩子們的瑣事。
聽著妻子的溫言軟語,看著兒女稚嫩的臉龐,林辰感到一種前所未有的平靜與力量。家庭的溫暖,是他淬火之後最堅實的鎧甲,也是他在這條充滿荊棘的權路上,始終保持內心一片清明的源泉。
他知道,未來的挑戰不會減少,甚至可能更加艱巨。但經過這番淬煉,他已不再是那個僅憑一腔熱血和過人膽識衝鋒的將領,而是逐漸成長為一位懂得運籌帷幄、剛柔並濟的統帥。
他關掉視頻,目光落在窗外省城逐漸亮起的萬家燈火上。
淬火之後,刃更利,心更定。接下來的路,他將繼續前行,隻是步伐會更加穩健,目光會更加深遠。省裡的棋局,才剛剛進入中盤,而他,已經準備好了下一手。
喜歡重生後之我要權路青雲請大家收藏:()重生後之我要權路青雲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