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美的硝煙暫時散去,但林辰深知,資源爭奪的下一個戰場,早已不再局限於礦山與鹽湖。真正的製高點,在於定義未來的技術標準與市場規則。就在neric穩固南美據點、國內審查風波漸息之際,一場由歐洲率先掀起的“綠色壁壘”,悄然拉開了序幕。
歐盟委員會正式提出了一項名為《可持續電池法規》的提案草案。該草案對在歐盟市場銷售的電池,從原材料開采、加工製造、使用效用到最終回收,設定了一整套極其嚴苛的全生命周期碳足跡標準和倫理要求。其中明確要求,到2030年,電池中使用的關鍵原材料如鋰、鈷、鎳等)必須有相當比例來自符合其“嚴格環保與社會責任標準”的礦區,並需提供可追溯的供應鏈證明。
消息傳出,全球電池及上遊原材料行業為之震動。這套標準若被強製推行,無異於一道高高的技術貿易壁壘,將許多發展中國家的礦業項目包括neric在南美的一些投資)擋在歐盟市場門外,而那些早已在環保和人權方麵完成布局的西方巨頭,則能輕鬆占據優勢。
“林董,歐盟這一手太狠了!”戰略發展部負責政策研究的專家在視頻會議上憂心忡忡,“他們的標準細則裡,對水資源消耗、生物多樣性影響、社區權益保障的要求近乎苛刻,很多條款明顯是針對像我們這樣在新興資源國進行開發的企業。如果我們不能儘快適應或影響這些標準,未來我們生產的鋰、鈷,即便品質再好,也可能無法進入歐洲這個全球最重要的新能源市場之一。”
林辰看著屏幕上歐盟法規的要點分析,眼神銳利。他早已預料到,隨著中國在新能源產業鏈中下遊的崛起,西方必然會利用其在標準製定上的傳統優勢,在上遊設置障礙。這不是簡單的商業競爭,而是關乎未來全球新能源產業話語權的規則博弈。
“不能被動接受彆人的規則。”林辰斬釘截鐵地說,“我們要積極參與進去,甚至要爭取主導權。”
他立刻做出部署:
“第一,立刻組建一個跨部門團隊,成員包括技術專家、法律顧問、國際關係研究員,專門研究歐盟這套電池法規。不僅要吃透它,還要找出其中不合理的、帶有歧視性的或者技術上有爭議的條款,準備在歐盟的公開征求意見階段,提交我們專業的、有分量的反對或修改意見。”
“第二,主動與國內主要的電池製造商、新能源汽車企業溝通,統一立場,形成合力。告訴他們,這不是neric一家的事,關乎整個中國新能源產業的出海命運。我們要聯合起來,通過官方和民間多種渠道,向歐盟方麵表達中方的關切和建設性意見。”
“第三,”林辰目光掃過與會眾人,“也是最關鍵的一點,我們要加快建立我們自己的、更高標準的可持續供應鏈體係。不能隻滿足於達到歐盟的標準,我們要做得比他們更好!把我們在‘風之語’項目上踐行的環境友好、社區共建模式,進行係統總結和提升,形成一套可認證、可追溯的‘neric可持續資源開發標準’。我們要用事實告訴世界,誰才是真正負責任資源開發的踐行者。”
他的思路清晰而富有遠見,將一場潛在的危機,轉化為推動自身升級、爭奪行業話語權的機遇。
會議結束後,林辰親自牽頭,與幾家國內電池巨頭和行業聯盟進行了緊急磋商。起初,一些企業還存有僥幸心理,認為可以通過采購其他渠道的原材料來規避風險。林辰毫不客氣地指出:“如果我們在資源源頭就被排除在標準體係之外,那麼中遊的電池製造和下遊的整車出口,就是無根之木,隨時可能被彆人卡住脖子。這不是neric的戰鬥,這是整個中國新能源產業的集體戰役!”
他的話擲地有聲,最終促使各方達成了共識,決定成立一個“中國新能源產業鏈可持續發展聯盟”,共同應對國際標準挑戰。
就在林辰全力應對歐洲標準之爭時,一個來自北美的消息,讓他嗅到了更深層次的陰謀氣息。
“潛淵”監測到,“兀鷹資本”的高級管理層,近期與幾位負責起草歐盟電池法規關鍵條款的智庫專家及歐洲議會議員,在布魯塞爾和華盛頓進行了多次非公開會晤。同時,“兀鷹資本”宣布巨額投資數家專注於電池回收和低碳冶煉技術的歐洲初創公司。
“老板,‘兀鷹資本’似乎在下一盤很大的棋。”“潛淵”負責人分析道,“他們一邊遊說抬高資源準入的門檻,限製我們這樣的後來者;一邊提前布局符合新標準的回收和低碳技術。他們是想通過掌控標準和關鍵技術,在整個新能源價值鏈上構築雙重壁壘,把我們鎖死在中低端加工環節,或者迫使我們付出極高代價去購買他們的技術和服務。”
林辰眼神冰冷。果然如此!“兀鷹資本”及其背後的勢力,戰略野心遠超簡單的資源搶奪。他們要的是定義遊戲規則,並掌控規則之下的核心節點。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繼續密切關注‘兀鷹資本’在歐美的一切活動,特彆是其與政策製定者和技術公司的關聯。”林辰指示,“另外,加強對我們自身技術研發的投入和保密工作,尤其是在電池回收和下一代電池材料領域,絕不能受製於人。”
數周後,林辰親自率領一個由中國新能源產業界代表組成的高級彆代表團,飛赴布魯塞爾,參加歐盟關於《可持續電池法規》的聽證會及相關磋商。
在莊嚴肅穆的歐盟總部會議室內,麵對滿座的歐盟官員、議員和各利益相關方代表,林辰作為中方主要發言人,從容不迫地走上講台。
他沒有情緒化的指責,而是用流利的英語,結合詳實的數據和案例,闡述了幾個核心觀點:
首先,他承認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性,支持建立科學、合理的電池全生命周期標準。但強調,標準必須是公平、非歧視的,應充分考慮不同資源國的發展階段和實際情況,避免成為變相的貿易保護工具。
其次,他介紹了neric在阿根廷“風之語”等項目上采用的先進環保技術、水資源管理方案和社區共享模式,並展示了初步的第三方環境評估報告。“我們用實際行動證明,負責任資源開發與經濟發展可以並行不悖。我們願意與歐盟合作,共同完善相關標準,使其更具包容性和可操作性。”
最後,他鄭重提出:“中國作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市場和產業鏈最完整的國家,擁有豐富的實踐經驗和技術積累。我們呼籲,在製定這類關乎全球產業未來的重要規則時,應有更廣泛的參與度,特彆是來自主要生產國和消費國的聲音應被充分聽取。單方麵製定的規則,難以獲得廣泛認同,也無助於全球碳中和目標的實現。”
他的發言有理有據,不卑不亢,既展現了合作誠意,也堅定維護了自身和發展中國家的合理權益,贏得了會場內不少務實派人士的頷首。
會後,一位資深的歐盟官員私下對林辰表示:“林先生,您的發言令人印象深刻。確實,我們需要更開放的對話。規則不應該是在密室裡製定的。”
初戰告一段落,但林辰知道,這僅僅是漫長博弈的開始。標準之爭,關乎未來數十年的產業格局。
當他走出歐盟總部大樓,布魯塞爾午後的陽光有些刺眼。他拿出手機,看到羅薔薔發來的消息,是一張女兒林守玉的畫。畫上不再是單一的風景,而是許多不同顏色的小人手拉手,站在一個像是地球的圓圈上。
看著女兒充滿和平與聯結意味的畫作,林辰疲憊的臉上露出了一絲溫柔的笑意。
為了下一代能生活在一個更公平、更可持續的世界,他必須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標準戰爭中,為中國,也為所有追求公正的發展者,贏得應有的話語權。
前方的路,依然挑戰重重,但他步伐堅定。
喜歡重生後之我要權路青雲請大家收藏:()重生後之我要權路青雲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