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大器點頭表示同意,他說道:“文和所言極是。那依你之見,我們該如何行事?”
賈詡沉思片刻,緩緩開口,聲音沉穩而堅定:“主公可先派一支精銳部隊,以護送張鬆回益州為由,進入西川。這支部隊由華雄率領,他勇猛善戰,威名遠揚,可震懾西川守軍。華雄在戰場上的悍勇,足以讓敵人聞風喪膽,為我們的行動先聲奪人。同時,我們再派張繡、徐榮等人率領大軍,在後麵接應。待華雄進入西川後,與張鬆等人裡應外合,奪取關鍵城池,為大軍開辟道路。如此一來,我們便能以最小的代價,換取最大的勝利。”
成大器聽後,眼中閃過一絲讚許的光芒,覺得此計甚妙。他當機立斷,大手一揮,高聲下令:“好!就依文和之計。命華雄率領五千精銳,護送張鬆回益州。同時,徐榮、張繡等人率領三萬大軍,在後麵接應。務必做到行動迅速,出其不意,不可給劉璋絲毫喘息之機。”
華雄接到命令後,興奮得滿臉通紅,雙眼放光,摩拳擦掌地說道:“哈哈,終於又有仗可打了!這次我一定要在西川大顯身手,讓那些劉璋的手下知道我華雄的厲害!我定要衝鋒在前,殺他個片甲不留,為大軍打開一條血路。”他的聲音充滿了自信與豪邁,仿佛已經看到了勝利的曙光。
張鬆也回到了益州,他與孟達、法正等人暗中聯絡,頻繁往來,準備迎接成大器的大軍。他們一麵在劉璋麵前為成大器說好話,言辭懇切,極力誇讚成大器的仁義與賢能,讓劉璋放鬆警惕;一麵又在暗中籌備糧草、兵器,不辭辛勞,四處奔走,為大軍的到來做好充分準備。每一粒糧草的籌備,每一件兵器的打造,都凝聚著他們對未來的期望。
且說那曹操親自率領浩浩蕩蕩的大軍,氣勢洶洶地前去征討馬騰和韓遂。一路上,軍旗飄揚,馬蹄聲疾,塵土飛揚。這時候,荀彧站出來向曹操進言道:“主公,依我之見,應當讓劉璋返回益州去主持大局。”
曹操聽後,微微皺眉,有些疑惑地問道:“這是為何呢?劉璋此人性格懦弱,優柔寡斷,能力平庸,讓他回去能有什麼作為呢?”
荀彧微微一笑,胸有成竹地解釋道:“主公,雖然劉璋的確暗弱無能,但蜀中之地多有豪傑之士。如果我們能讓劉璋回到益州,他必然會成為我們的一顆棋子,為我們牽製成大器。劉璋在益州,雖無大才,卻能占據一方,成大器若想圖謀西川,必定會與劉璋產生衝突。如此,我們便可坐收漁翁之利。”
曹操若有所思地點點頭,繼續追問道:“可是,劉璋如此容易被收拾,又怎能成為我們抵擋成大器的旗子呢?”
荀彧不緊不慢地回答道:“主公,您想啊,那些有大才能的人一旦被劉璋牽製住,就難以施展他們的抱負。而我們則可以趁機各個擊破,將他們一一收服。如此一來,劉璋就是一個簡單的對手,而是我們成就大業的關鍵所在啊!反觀成大器雄韜大略,野心勃勃,實在是心腹大患,讓劉璋為我們爭取時間,我們便可集中精力對付馬騰、韓遂,待平定北方,再回身收拾成大器。”
曹操聽完荀彧的分析,恍然大悟,對他的計策讚不絕口:“妙啊,文若此計甚妙!就依你所言,讓劉璋返回益州。”於是,曹操決定采納荀彧的建議,讓劉璋返回益州,以達到牽製各方勢力的目的。
然而,就在一切都在按計劃進行時,一個意外卻突然發生了。劉璋的謀士黃權心思縝密,觀察入微,察覺到了張鬆等人的異常舉動。他心中隱隱感到不安,於是向劉璋進諫道:“主公,近日張鬆、孟達、法正等人行為舉止頗為怪異,鬼鬼祟祟,我懷疑他們與外人勾結,圖謀不軌。”
劉璋聽後,心中一驚,臉上露出難以置信的神色。他連忙說道:“黃權,此事不可妄言。你可有證據?若無確鑿證據,不可隨意懷疑大臣,以免寒了眾人之心。”
黃權搖頭說道:“目前尚無確鑿證據,但臣觀察他們多日,總覺得他們心懷鬼胎。他們時常私下密會,言語閃爍,行為可疑。主公不可不防啊!”
劉璋沉思片刻,眉頭緊鎖,說道:“此事關係重大,若貿然行事,恐會冤枉好人。這樣吧,你先暗中監視他們的一舉一動,若有發現,立即向我彙報。切不可打草驚蛇,務必小心行事。”
黃權領命而去,他加強了對張鬆等人的監視,安排親信日夜盯梢,不放過任何一個細節。而張鬆等人也察覺到了異樣,他們行事更加謹慎,卻也知道,時間緊迫,必須儘快行動,否則一旦事情敗露,後果不堪設想。
張鬆心急如焚,連忙派人送信給華雄,告知他事情有變,讓他儘快率軍前來。信中言辭急切,充滿了擔憂與焦慮:“情況危急,速來救援,否則大事不妙。”華雄接到信後,不敢耽擱,深知此事刻不容緩。他率領五千精銳,日夜兼程,馬不停蹄地向著益州進發。一路上,士兵們風餐露宿,不辭辛苦,心中隻有一個信念,那就是儘快趕到益州,完成任務。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當華雄的部隊到達益州邊境時,劉璋的守軍早已嚴陣以待。守將劉璝身披重甲,手持長槍,大聲喝道:“來者何人?為何擅自闖入我益州境內?報上名來,否則休怪我不客氣!”他的聲音洪亮,充滿了威嚴,回蕩在邊境上空。
華雄勒住戰馬,昂首挺胸,大聲說道:“我乃成大器將軍麾下華雄,奉我家主公之命,護送張鬆張彆駕回益州。你等還不速速放行!若敢阻攔,休怪我手中大刀無情。”他的聲音如同洪鐘,氣勢磅礴,毫不畏懼劉璋的守軍。
劉璝聽後,心中一驚,他知道華雄勇猛無比,在戰場上是一員猛將,若真的動起手來,自己絕非對手。但他又不敢擅自放行,職責所在,於是說道:“我需向主公請示,方可放行。你們在此等候。”他心中暗自思量,此事必須謹慎對待,不可輕易決斷。
劉璝連忙派人向劉璋彙報此事,快馬加鞭,使者日夜趕路。劉璋接到消息後,心中十分糾結,左右為難。他既不想得罪成大器,以免引來不必要的麻煩;又擔心張鬆等人真的有謀反之心,危及自己的統治。猶豫再三,他決定先將張鬆等人召來詢問,探探他們的口風。
張鬆得知劉璋要召見自己,心中暗叫不好。他知道,事情恐怕已經敗露。但他還是強裝鎮定,麵不改色,與孟達、法正一起前往劉璋的府邸。一路上,他心中忐忑不安,思索著應對之策。
劉璋見到張鬆等人後,臉色陰沉,眼神冰冷,仿佛結了一層霜。他說道:“張鬆,我待你不薄,高官厚祿,恩寵有加,你為何要背叛我?”他的聲音中充滿了憤怒與失望,直直地盯著張鬆,試圖從他的臉上找到一絲愧疚。
張鬆心中一驚,但他還是故作驚訝地說道:“主公何出此言?張某對主公忠心耿耿,日月可鑒,絕無二心!不知主公為何有此疑慮。”他表麵上鎮定自若,內心卻如熱鍋上的螞蟻,緊張萬分。
劉璋冷哼一聲,怒目而視,說道:“還敢狡辯!黃權早已向我彙報,說你與成大器勾結,圖謀不軌。如今華雄又率軍前來,你還有何話說?鐵證如山,你休想抵賴。”
張鬆見事情已經敗露,索性不再隱瞞。他大聲說道:“劉璋,你暗弱無能,胸無大誌,難成大事。如今漢室衰微,天下大亂,百姓受苦。成大器將軍乃仁義之君,他誌在拯救天下蒼生,心懷天下,廣納賢才。我張鬆願輔佐他成就大業,有何錯之有?良禽擇木而棲,賢臣擇主而事,我隻是為了自己的抱負,為了天下百姓。”
劉璋聽後,大怒道:“好你個張鬆,竟敢如此大逆不道!來人,將他們給我拿下!”他的聲音響徹整個府邸,充滿了威嚴與憤怒。
話音剛落,兩旁的士兵便一擁而上,如狼似虎,將張鬆、孟達、法正等人團團圍住。張鬆等人奮力反抗,與士兵們展開殊死搏鬥,但終究寡不敵眾,被士兵們擒住。他們被繩索捆綁,動彈不得,臉上卻依然帶著堅定的神情。
劉璋下令將張鬆等人關進大牢,準備擇日問斬。牢房陰暗潮濕,彌漫著一股腐臭的氣息。張鬆等人被關在裡麵,心中卻依然想著成大器的大業,期盼著援軍的到來。
而此時,華雄在邊境等得不耐煩了,他見劉璋的守軍遲遲不放行,心中大怒。他一揮手中的大刀,刀光閃爍,大聲說道:“兄弟們,給我衝!讓這些劉璋的手下見識一下我們的厲害!今日不破此關,誓不罷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