賽風賽紀の“達摩克利斯之劍”
謝邀。人在蘇超賽場邊,剛躲開一個飛來的礦泉水瓶。
中國足壇,永遠不缺少新聞。尤其是在“管理”這門玄學上,總能精準地演繹什麼叫“一管就死,一放就亂”的終極悖論。
就在昨天,8月25日,中國足協再次祭出“神器”——《中國足球協會社會足球賽事活動賽風賽紀管理辦法試行)》。文件一出,瞬間在足球圈,尤其是如火如荼的蘇超江蘇省城市足球聯賽)和即將開戰的川超四川省城市足球聯賽)激起了千層浪。
球迷們捧著手機,看著那冗長的條文和後麵附著的、似曾相識的一堆罰則,發出了靈魂拷問:
“這玩意兒…它管得到蘇超川超嗎?”“管了之後,咱這業餘聯賽,會不會被‘管死’?”“不管?那‘假賭黑’的陰影會不會蔓延下來?”
【第一章:“辦法”來襲——業餘聯賽的“緊箍咒”?】
這份《辦法》的核心,簡單說就是:以後不光中超中甲要嚴抓賽風賽紀,你們這些省市的、民間的、社區的、企業的業餘比賽統稱社會足球),也得給我支棱起來,照規矩來!
“群眾性、非職業化、政策支持”是社會足球的美麗外衣,但現在,足協想給這件外衣裡麵,加上堅硬的“紀律鎧甲”。
初衷絕對是好的。畢竟,誰也不想看到業餘賽場變成全武行,或者被某些不良勢力滲透。國家體育總局局長高誌丹那句“以高壓態勢整治足球亂象,堅決扞衛中國足球的尊嚴”言猶在耳,自上而下的壓力需要傳導。
但問題在於,“經”是好的,就怕“和尚”給你念歪了。
蘇超和川超,作為省級頂級業餘聯賽,正處於一個尷尬的十字路口。
·從性質上看:它們由省體育局、各地市政府主辦,省足協具體執行,似乎天然就在《辦法》所轄的“中國足協會員單位及其注冊管理單位”範疇內。“管得到!”——足協或許會如是說。
·從現實感受看:蘇超的魅力何在?就在於它某種程度上打破了職業與業餘的壁壘,充滿了草根的野性、地方特色的火爆、以及不那麼“職業”卻足夠真實的煙火氣。“這也要管?那還玩個屁!”——這是許多參賽球員和球迷的第一反應。
一場關於“管轄權”和“管理尺度”的暗戰,悄然拉開序幕。
【第二章:蘇超現場——“野性”與“秩序”的拉鋸戰】
讓我們把鏡頭拉回蘇超賽場。
南京vs徐州,焦點大戰。比賽激烈,火藥味漸濃。
徐州隊一次凶悍的放鏟,南京隊核心楊笑天應聲倒地!動作很大,但似乎先碰到了球。
南京隊隊員不乾了,圍住裁判:“這都不給牌?踢人呢這是!”徐州隊隊員據理力爭:“先鏟到球的!漂亮防守!你們是不是玩不起?”
裁判猶豫了一下,可能是想起剛學習的《辦法》,最終向徐州球員出示了一張黃牌。
這一下,捅了馬蜂窩。
徐州隊教練某小學體育老師兼職)衝到場邊,情緒激動:“有沒有搞錯!這符合足球規律嗎?這要是都黃牌,比賽沒法踢了!”他可能還想說“這破《辦法》”,但硬生生憋了回去。
看台上,雙方的球迷也開始對罵,各種帶著地方特色的“文明問候語”此起彼伏。
就在這時,場邊出現了幾名穿著中國足協技術官員服裝的人,他們麵無表情,拿著小本本,不停地記錄著什麼。
瞬間,整個球場的氣氛變得有些微妙。
球員們的動作收斂了些,生怕一個不小心就被“記錄在案”。教練的罵聲也低了八度,從“怒吼”變成了“嘟囔”。連球迷的呐喊都仿佛經過了一層過濾。
一場原本充滿激情和地域對抗味道的比賽,突然變得有些…束手束腳,溫吞如水。
賽後,技術官員找到了賽區組委會,遞上了一份“觀察建議”,提到了“教練員情緒管理”、“球迷不當用語”、“球員犯規動作尺度過大”等問題。
組委會負責人頭大如鬥,一邊賠笑,一邊心裡吐槽:“這特麼業餘聯賽,不就是圖個痛快嗎?真要搞得跟中超一樣西裝革履、一板一眼?”
“一管”,似乎真的有點“死”的跡象了。
【第三章:川超未雨綢繆——“巴蜀雄起”還能雄起嗎?】
另一邊,即將在9月20日開幕的川超聯賽,也感受到了這股“山雨欲來風滿樓”的壓力。
川超,彆稱“巴蜀雄起杯”,光聽名字就知道其火爆和激情程度絕不會遜於蘇超。四川球迷的熱情和“辣味”是全國聞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