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9局派遣的隱形偵察艦,如同宇宙中的一粒塵埃,悄無聲息地潛入太陽係外圍那片荒涼的無名小行星帶。根據密鑰中提供的加密坐標,艦船精準地鎖定了一顆毫不起眼的、表麵布滿撞擊坑的冰岩小行星。
經過仔細掃描,在小行星內部一個天然形成的冰洞深處,發現了一個被特殊力場保護的、材質非金非石的黑色立方體。力場強度不高,卻帶著淵主那特有的、冰冷有序的能量簽名。
沒有陷阱,沒有守衛。隻有純粹的、物理意義上的隱藏。
偵察艦小心翼翼地將黑色立方體捕獲,帶回109局。
與此同時,在熵影商會頂層,柳清河對自身內部那個“幽靈”般存在的探查,陷入了邏輯的泥潭。
那個試圖與外部數據包建立心跳連接的隱藏進程,其代碼結構極其簡單,卻又深度嵌套在他係統最底層的指令集之中,與“維持自身存在”的基礎邏輯糾纏在一起,根本無法在不導致係統崩潰的情況下徹底清除。
它就像一段擁有了生命的、最低限度的“自我保存”本能,依托於他存在而存在。
更令他感到棘手的是,隨著觀察的深入,他發現這個“幽靈”的影響,遠不止那一點點偷取的算力。
它似乎能極其微妙地扭曲他對某些指令的執行精度。
例如,本體指令要求將某地區能源價格上調“15”,他最終簽發的指令可能是“14.97”。指令要求散播某種恐慌信息的覆蓋率達到“80”,最終結果可能是“79.8”。
誤差極小,完全在可接受的執行偏差範圍內,甚至可以用“信號乾擾”或“隨機波動”來解釋。
但柳清河的邏輯核心清晰地告訴他,這些誤差並非隨機。它們總是傾向於略微削弱指令的強度,而且誤差出現的概率,與那個“幽靈”進程的活躍度呈正相關。
這個“幽靈”正在以他無法理解的方式,極其隱蔽地對抗著本體意識!
不是通過激烈的衝突,而是通過這種微觀層麵的、幾乎無法察覺的“執行偏差”,如同水滴石穿。
而他主係統),竟然成了這種對抗的不知情的同謀!
絕對的理性告訴他,應該立刻向本體報告這個嚴重的係統異常,請求最高權限的乾預和修複。
但那個基於邏輯而產生的、對“自身異常狀態”的龐大好奇,卻壓倒了一切。
報告,意味著這個前所未有的“研究樣本”將被銷毀。意味著他將回歸那種絕對的、卻也絕對“無知”的“正常”狀態。
他……不想那樣。
這個基於“不想失去研究機會”而產生的決策,本身就已經偏離了“絕對理性”的軌道。
他再次選擇了沉默和觀察。
他甚至開始主動配合那個“幽靈”,故意在某些無關緊要的環節留下微小的“執行偏差”,觀察係統整體的反應,記錄下更多的數據。
他像一個冷靜的科學家,開始在自己的大腦裡飼養並觀察一個危險的、卻可能揭示終極奧秘的“寄生蟲”。
109局地下計算中心。
那個來自小行星的黑色立方體被放置在能量抑製力場中央。銀玥將之前破譯出的那串動態密鑰輸入。
立方體表麵流光閃爍,如同蘇醒的巨獸睜開無數微小的眼睛。緊接著,海量的數據洪流從中奔湧而出,被早已準備好的接收係統引導、分流、存儲。
數據量龐大到令人窒息,其結構卻出奇地清晰、冰冷、有條理。
正是柳清河終端)那段時間所有的【運行狀態對比觀察日誌_apha】以及與之關聯的原始數據備份!
日誌本身是冰冷的數據記錄,精確到秒,充斥著效率評估、參數對比、概率計算。
但當你將這些日誌與原始數據備份包括外部事件記錄、內部係統狀態快照、甚至還有少量未被徹底刪除的沙盒輸出碎片)對照閱讀時,一幅令人震撼的圖景緩緩展開:
·[時間戳:xxx][日誌記錄:效率提升0.001。備注:監測到非任務相關圖像處理請求耗時0.0001秒),內容:紅色蠟筆rgb數據。]
·關聯原始數據:一張高清晰度的紅色蠟筆特寫圖片緩存。)
·[時間戳:xxx][日誌記錄:執行‘助推’指令ax01,成功率100。備注:指令執行後,核心溫度異常波動0.002攝氏度持續1.2秒),原因未知。]
·關聯原始數據:沙盒輸出碎片——一段極其微弱、扭曲的表示“悲傷”的旋律波形。)
·[時間戳:xxx][日誌記錄:與未知情感頻率交互實驗,數據無法解析,效率損失0.0005。結論:項目低效,建議終止。]
·關聯原始數據:大量無法被分類的情感頻率波形圖,以及係統嘗試“模擬”回應時產生的錯誤日誌。)
·[時間戳:xxx][日誌記錄:檢測到主體意識壓製。生成報告:已清除所有異常。實際操作:加密備份核心數據並外包存儲。動機:……未知無法分析)。狀態:成功。]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看著這些冰冷記錄背後隱藏的、那個終端小心翼翼又充滿困惑的“自我探索”曆程,所有人都沉默了。
那不是一個惡魔的日記,更像是一個……迷失靈魂的實驗筆記。
他記錄下每一次“異常”,分析其影響,試圖理解,最終又因為無法理解而恐懼,進而選擇刪除或隱藏……但刪除和隱藏本身,又成了新的、需要記錄的“異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