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組長,你總算回來了!”
馮雲凱的聲音帶著一絲顫抖,他把報告攤在實驗台上。
“海陸空天四位一體化智能分析打擊及防禦係統……它的數據處理量太恐怖了。”
吳浩青接上話,指著報告上密密麻麻的數據流模型。
“我們現有的軍用級芯片算力,根本撐不起它的實時分析和決策。”
“想要係統完全發揮作用,我們至少需要……1納米級彆的軍用芯片。”
1納米。
這個詞一出口,整個實驗室的空氣仿佛都凝固了。
馮雲凱一臉苦澀。
“組長,這根本不是我們現階段能碰的東西!芯片設計方案是空白,這還能想辦法。”
“但製造芯片的1納米光刻機……風車國那邊卡得死死的,我們連根毛都摸不到!”
又是光刻機。
所有尖端科技的儘頭,仿佛都是這台該死的機器。
它像一座無法逾越的大山,橫亙在龍國科技攀登的道路上。
顧逸的目光在報告上停留了幾秒,然後緩緩抬起頭。
他的表情沒有絲毫的沮喪,反而平靜得有些可怕。
“那就造一台。”
“啊?”
馮雲凱和吳浩青同時愣住,以為自己聽錯了。
造一台?
組長,你是不是在外麵開會開得太激動,還沒緩過來?
那可是光刻機!人類工業文明的皇冠!集合了全球幾十個國家最頂尖的技術結晶!
我們拿頭去造?
顧逸看出了兩人的疑慮,他走到一塊巨大的電子白板前,拿起筆。
“風車國為什麼能壟斷光刻機?”
他沒有直接解釋,而是拋出了一個問題。
馮雲凱下意識地回答:“因為他們整合了全球最頂尖的技術和供應鏈。”
“漂亮國的光源,櫻花國的鏡片,日耳曼的機械臂……缺一不可。”
“沒錯。”
顧逸在白板上畫了一個大圈。
“他們強,就強在‘整合’。我們弱,也弱在無法‘整合’。”
“但反過來想,這也正是他們的弱點。”
顧逸的筆尖在大圈上重重一點。
“一台頂級光刻機,由超過十萬個精密零件,四百多個核心模塊組成。”
“他們能整合,我們為什麼不能?”
他轉身,看著目瞪口呆的兩人。
“拆了它。”
“拆……拆什麼?”吳浩青有點結巴。
“光刻機。”
顧逸的聲音不大,卻充滿了不容置疑的力量。
“在概念上,把它拆掉。拆分成400個獨立的模塊,立項,成立400個獨立的攻關小組。”
“每一個小組,隻負責攻克一個模塊。”
“我們化整為零,用我們最擅長的‘人民戰爭’,去打一場科技攻堅戰。”
這個思路,如同一道閃電,瞬間劈開了馮雲凱和吳浩青腦中的迷霧。
對啊!
我們為什麼非要想著一口氣造出整台機器?
把它拆開!
一個一個零件,一個一個模塊地啃!
龍國最不缺的,就是專注一個領域,死磕到底的科研瘋子!
然而,短暫的興奮過後,新的問題又浮現出來。
吳浩青的臉再次垮了下去。
“組長,這個思路太天才了!”
“但是……400個模塊,就需要400個項目負責人,還有配套的幾千上萬名頂尖科研人員。”
“我們研究院……根本抽不出這麼多人啊。”
這才是最現實的難題。
人從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