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勝門內大街,孫祺影視文化工作室的後院。
天剛微微亮,一個身材精瘦、個子不高的年輕人從南邊的耳房走了出來。
他隻穿了一身單薄的迷彩服,似乎感覺不到寒冷。
站在院子裡,他皺了皺眉,不適地抽了抽鼻子,走到一旁開始活動手臂、壓腿熱身。
這些年京城的空氣質量雖然有所改善,但市區仍有些霧蒙蒙的,空氣中帶著一絲刺鼻的味道。
比起上世紀初,已經好多了——那時冬天的霧霾、夏天的沙塵,簡直像天有異象。
生態恢複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時間慢慢修複。
隨著國家推行減排、集中供暖、植樹造林、鼓勵低碳出行等措施,京城的天空正一點點恢複藍色。
再過一年半載,相信京城的空氣會徹底好轉。
年輕人熱身後,全身發熱,氣血通暢。
他走到院子一角,雙拳緊握,靜立片刻,胸腹微微起伏,調整呼吸。
幾下深呼吸後,他忽然動了起來——小步邁出,手臂直揮,一記弓步衝拳;接著拳變爪,虛抓一下,緊跟穿喉彈踢;隨後馬步橫打,雙臂內撥外勾,雙腿交錯側踹。
他動作流暢有力,一套軍體拳打得虎虎生風。
大約過了半個鐘頭,他停下來,臉頰微微發紅,額頭滲出一層細汗,整個人感覺輕鬆了許多。
回屋洗漱後,他開始清理院子。
前幾天下過雪,院子的主人不知是懶還是沒時間,積雪一直沒動。
等小夥子打掃完,冬日的陽光灑進院子,金燦燦的一片,格外漂亮。
他走到北麵主臥門口,遲疑了一下,還是輕輕推門走了進去。
孫祺在夢中感覺有人不斷推他。
他勉強睜開一條縫。
眼前赫然是一張通紅的臉。
“!”
孫祺被嚇了一跳,立刻往後縮了縮,完全清醒過來。
“叔……”
看著盛和臉上帶著歉意的笑容,孫祺才反應過來。
昨天接到這小子電話,說在老家那邊《集結號》劇組的工作結束了,沒事乾,想來帝都找他幫忙找工作。
孫祺本來想著離過年隻剩一個多月,就在電話裡勸他留在老家,等年後再來。
沒想到這小子不太高興,支支吾吾地以為孫祺不願意收留他。
孫祺沒辦法,隻好讓他提前過來。
這小子挺實在,當天就坐火車來了,半夜才到,孫祺還特意去火車站接他。
孫祺打了個哈欠,看了看時間,才不到八點。
心裡忍不住抱怨:
怎麼這輩子當老板了,還是逃不過八點起床的命運!
他嘟囔著,懶洋洋地問:
“怎麼了,盛和?”
盛和不好意思地抓了抓腦袋,小聲說:
“叔,我有點餓了。”
孫祺一愣。
餓了就吃唄。
轉念一想,家裡什麼吃的都沒有。
這小子挺孝順,臨走前肯定把拍戲賺的錢都留給父母了,昨晚剛到帝都,身上估計一分錢也沒有。
“你等會兒,我這就起來,帶你去吃飯。”
孫祺趕緊起床洗漱,隨手披了件外套,帶著盛和走進了工作室後麵的胡同。
“小夥子,今天起得早。”
“老爺子您也早,吃過了嗎?”
“吃過了。
這位是?”
“我遠房親戚,來串門的。”
“哦,行,你們忙。”
“好嘞。”
孫祺的工作室後麵是一片老帝都的胡同,雖然他搬來才一個多月,但已經跟胡同裡的大爺大媽們混熟了。
說起來,還是因為《士兵突擊》。
剛搬來時,孫祺經常在附近轉悠熟悉環境,沒幾天就被認出來了。
大爺大媽們沒少“教育”他:
“年輕人彆總耍心眼,多學學許三多,踏踏實實的。”
“懂不懂什麼叫不拋棄、不放棄?”
諸如此類的話一套接一套,搞得孫祺哭笑不得。
全因“成才”這個角色被他演得惟妙惟肖,如今孫祺總算明白了,為何李銘啟老師演完容嬤嬤後,出門買菜都會被人指責。
國內觀眾雖然可愛,但他們可不會對你客氣。
好在大家都知道孫祺是個年輕演員,加上後來接觸後覺得他待人親切、有禮有節,類似的事情也就沒再出現。
兩人走了不到十分鐘,來到一個十字路口,旁邊是孫祺常去的一家早餐攤。
“李嬸,還有位子嗎?”
“哎呀,小孫來了,快,裡麵還有座。”
“李嬸,給我來兩碗豆腐腦,一份炒肝,一碟小菜,四張……不,六張燒餅。”
孫祺平時吃兩張就夠了,但看盛和的體型,估計兩張不夠他墊肚子,乾脆改口多要了四張。
“小孫,要不要再來點豆汁?都是嬸兒今早剛做的。”
“不用了,不用了,謝謝李嬸。”
孫祺趕緊擺手拒絕。
京城的早餐和他在東北吃的差不多,他倒是挺適應。
說白了,這邊和東北都屬於地方特色鮮明的地區。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現在其實也不分滿漢了,孫祺奶奶是正宗的佟姓正白旗,但他身份證上寫的是漢族。
不過京城的豆汁,他真的喝不慣。
他習慣喝豆漿。
彆看這兩個字隻差一個,區彆可大了。
京城豆汁是本地特色小吃,用綠豆製作,經過燙豆、磨豆、分離澱粉再發酵而成。
而豆漿則多用黃豆,提前泡脹後磨碎、過濾,最後煮沸飲用。
豆汁味道偏酸,細品還帶點苦味,聞起來有些酸澀,很多外地人都不習慣。
豆漿則是濃鬱的豆香,加點糖就香甜可口,因此更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