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小孫總,今天我來,除了向您彙報網站目前的成績,還有一件重要的事——我們網站已經進入瓶頸期,下一階段的發展,想聽聽您這位股東的意見。”
孫祺聽了有點意外。
按照他對有限公司的理解,當初投資兩百萬隻占百分之二十的股份,連一票否決權都沒有。
網站未來的發展方向,按理說隻要王星和團隊內部達成一致,他的意見應該不是決定性的。
“王總,能具體說說嗎?”
“是這樣的,年初臉書在網站訪問量衝進前十,成為社交類網站第一,整個sns概念的熱度被帶起來了。
現在國內也出現了競爭者,規模比較大的有51網和5q網。”
說到這兒,王星下意識地看了孫祺一眼。
對方隻是抱臂點頭,示意他繼續。
顯然,孫祺也意識到,接下來王星要說的,才是今天見麵的真正目的。
王星沉吟片刻,語氣變得沉重:
“目前校內網麵臨的最大問題,就是資金不足。
上次您投的兩百萬,我們十幾個成員一分工資都沒拿,省吃儉用撐到現在。”
“人可以咬牙堅持,但服務器撐不下去。
隨著用戶量增加,必須增設服務器。
現在我們不僅沒錢租新的,連現有服務器的租用期也將在六月份到期。”
“眼下實在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了。”
聽王星說起校內網眼下的困境,孫祺明白這是互聯網創業初期常見的難題——資金見底了。
“王總,沒想過融資嗎?”
孫祺提議道。
作為互聯網從業者,王星當然考慮過融資。
他苦笑著回答:
“我們嘗試去談過融資,但投資機構要麼對我們這支十幾個人組成的團隊缺乏信心,要麼對網站的整體估值讓我們不太滿意。
團隊上下都覺得不太能接受。”
“他們大概給到多少估值?”
“最高的報價也就1800萬。”
孫祺在心裡默默算了一筆。
他當初投了200萬,占股20,當時校內網估值是1000萬。
現在投資方給出的估值雖然比之前高了800萬,但跟過去十個月校內網的發展相比——用戶數翻了五倍——估值卻連一倍都沒漲。
這確實說不過去。
互聯網行業正處在風口,孫祺雖然沒親自經曆過融資,但也知道這個行業看重的是用戶規模,有了用戶,盈利隻是時間問題。
哪家互聯網公司融資時不是成倍增長?怎麼到他們這兒,就隻多出800萬?
彆說王星和團隊不接受,就連孫祺自己都覺得這個數字不合理。
“王總,我同意你的看法,這個估值確實不夠誠意。”
王星點頭,猶豫了一下又說:
“其實還有一家公司,他們不想投資,而是想直接收購我們。
去年年底他們就來過,當時開價1800萬,但我們手裡有你的錢,就拒絕了。
最近他們又來了,這次報價是2200萬。”
2200萬,比最初翻了一倍多一點。
這個數字,孫祺覺得還算可以接受。
他想了想,問:
“是哪家公司?”
王星回答:“千橡互動。”
果然。
和孫祺猜測的一樣,正是後來人人網背後的那家公司。
儘管這一世孫祺成了校內網的第一個投資人,但曆史似乎還是按原來的軌跡發展——去年年底曾以1600萬試圖收購校內網的千橡互動,再次出現了。
孫祺開始猶豫。
到底要不要賣?
現在出手,立刻能賺兩百多萬。
不到一年翻了一倍多,放在哪個行業都是不錯的回報。
但這是曾經風靡一時、甚至代表一個時代的產物——人人網。
現在的孫祺想法已經和去年完全不同。
去年,他還隻是剛進娛樂圈的新手,抱著“有棗沒棗打一竿子”的心態,投一筆錢,等著校內網轉手後大賺一筆。
但經過一年在娛樂圈的摸爬滾打,他深刻體會到這個圈子裡的勢利與現實後,想法徹底變了。
或者說,他的野心變大了。
見得多,便不再滿足。
人總是這樣,有了一個就想再要一個。
親眼看到娛樂圈裡那種金字塔般的權力結構後,再回想起當初作為外行人的想法,隻覺得可笑又幼稚。
什麼製片、導演、編劇、演員的排名,統統都不對。
真正掌握話語權的,從來隻有資本。
其他的一切不過是浮雲,是資本賦予的表麵權力,說換就換,讓你走你就得走。
而眼前的校內網,正是他躍升為資本階層的最佳機會。
時間上沒問題——現在正是社交網絡興起的時候,正站在風口上。
項目沒問題——校內網,也就是人人網,雖然後來沒落了,但曾經輝煌過,上市時市值一度達到80億美元。
團隊也沒問題——王星的團隊經曆過兩次創業失敗,已經非常成熟。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前世他們正是靠著這筆資金,帶著同樣的團隊打造出了龐大的“袋鼠工廠”。
更何況,孫祺已經是股東之一,以後在發展過程中也能給出建議。
天時、地利、人和都具備,隻差一個契機,就能一飛衝天。
想到這裡,孫祺已經下定決心。
但眼下要做的,是說服王星——而從王星今天上門來看,他此刻的想法似乎更傾向於賣掉公司。
必須讓他改變主意。
沉思片刻,孫祺端起咖啡喝了一口,然後歎了口氣。
“唉,王哥,當初在清北大學那間教室裡見到你們的時候——屋子又小又亂,盛夏連空調都沒有,十幾個人擠在一起,卻毫無怨言,臉上都寫著對未來的期待。”
王星想開口,卻被孫祺擺手攔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