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電公司,是龍國光電集團的下屬分公司之一。
而龍國光電集團的名聲在民間就要大很多了,其最為著名的功績之一,便是其研發出了龍國第一台7n光刻機。
為龍國在東西之戰的半導體領域提供了重要的支持。
如果不是有著龍光電的存在。
龍國早就在半導體領域丟盔卸甲,價值萬億的半導體市場隻能拱手讓人。
是當之無愧的國之柱石之一。
而清北大學作為龍國最為頂尖的前沿科學研究組織,兩大勢力自然有千絲萬縷的關係,每年都會定向開展許多合作項目。
寧未未此刻參加的項目,全稱叫做巨型複合人工式光刻設備。
它還有個在民間如雷貫耳的俗稱——光刻廠。
光刻機的原理,用白話來說是利用精密度極高的縮小鏡,將光縮小到納米體積,在矽片上雕刻出一個個晶體管。
如今的龍國並沒有這樣牛逼的縮小鏡,自然也無法製造更高精度的光刻機。
這時候,有半導體泰鬥提出了新的想法。
既然我們沒有這種高精度縮小鏡,無法在米這一量級單位上將光縮小至納米,那我們在縮小鏡後麵再加一個縮小鏡不就得了?
如果還不行,那就縮小鏡後麵再加縮小鏡,還不夠就再加縮小鏡……
彆人一片縮小鏡能做到的事情。
我們大不了用一千片一萬片反複疊加,這不就行了嗎?
反正我們龍國工業力量絕世無雙,無論是工業生產力,工業能源,工業人力資源都多的不行,這麼多的縮小鏡對我們來說不就是白菜價嗎?
說做就做。
在這個過程中,泰鬥們陸續發現。
想要承載這麼多縮小鏡,光刻機的光透設備就要擴大。
光頭設備擴大,製光設備就要擴大。
製光設備擴大,能源設備也要擴大。
能源設備擴大,控製設備也要擴大。
總之就像孫悟空的金箍棒那樣,不停地變大下去。
最後得出一個成品方案,乾脆就用建廠房的方式來製造光刻機,把每個廠房當做是設備的一部分,最後打造出舉世無雙的巨型複合人工式光刻設備。
而這,便叫做光刻廠。
寧未未身為清北大學電子工程學院排名第一的新生,自然而然就獲得了這個跨時代項目的實習機會。